和平解放70年 西藏從病無所醫到病有良醫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西藏人均預期壽命由1951年的35.5歲提高到71.1歲。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分別從1951年的5000/10萬和430‰,下降到48/10萬和7.6‰;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6.6%,有400多種“大病”不出自治區、2000多種“中病”不出地市、絕大多數“小病”在縣域就可以得到解決。”在9月2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發布會上,西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譚相東介紹。
譚相東介紹,70年來,西藏醫療衛生機構由和平解放初期的3個增加到1661個,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從不足百人增加到2.2萬多人,2020年西藏醫院診療人數超過632萬、住院人次數超過31萬,各族群眾實現了不離鄉、不離土就能看病就醫的愿望。西藏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90%以上,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覆蓋率在全國名列前茅。
在婦幼健康工作方面,西藏從單項服務逐步擴展到覆蓋婦女兒童全生命周期,初步形成婚前、孕前、孕期、產后、兒童時期“一條龍”服務鏈,常見病、多發病得到有效防治,越來越多的婦女兒童享受到優質的婦幼保健服務。
為傳承發展藏醫藥事業,西藏已建成6個地市級藏醫醫療機構和36個獨立的縣級藏醫機構,藏醫診療在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覆蓋率分別達94.4%和42.4%年,年診療329萬人次。藏醫藥專業技術人員達到3700多人。
在健康扶貧工作中,西藏為罹患38種大病的貧困患者提供規范化集中治療,為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貧困患者提供基本救治和家庭醫生簽約管理服務,為重病貧困患者提供兜底保障,為不能一次治愈、醫療費用持續發生且數額較大的重特大疾病患者,提供基本醫療保障、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保障措施,因病致貧返貧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全部動態清零。
譚相東介紹,2015年國家組織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7個對口支援省市65家醫院及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醫院先后選派了1309名骨干醫生,幫扶西藏“1+7”醫院全部創成“三級醫院”。同時,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落實“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干”“師傅帶徒弟”等舉措,幫帶588個醫療團隊,培養本地醫療人才2186名,新建臨床、醫技科室228個。
譚相東表示,“十四五”時期,西藏將重點打造區、地(市)、縣三級醫療中心,加快建設覆蓋全部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網絡,加大醫學人才培養力度,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健全社會辦醫政策機制,深入推進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強化重大疾病防控,鞏固地方病防治成果,進一步完善衛生健康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政策機制,努力為各族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衛生健康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做強藏醫藥產業 助力農牧民增收
近期,西藏昌都市紀委監委成立專項監督檢查組深入卡若區日通鄉藏醫藥研制有限公司,了解其在發展中遇到的難題。下沉一級靠前監督、精準監督,督促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履行職責。[詳細] -
西藏成辦與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簽訂醫療合作協議
11日,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成都辦事處(以下簡稱“西藏成辦”)與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簽訂了醫療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上,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授予西藏成辦醫院醫療集團醫院的名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