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巨變七十載 砥礪奮進再出發
紅山矗立,碧水中流。悠悠七十載,古老“日光城”,煥發新活力。
行走在新打造的拉薩濱河路一帶,可見綠草如茵、碧水長流,生機盎然的濱河路已融入居民的“生活圈”;夜幕降臨,到拉薩河三號壩橋走一走,樓宇、橋梁的燈光交相輝映,車水馬龍演繹著拉薩城特有的“煙火氣”……城市綜合實力更強,發展勢頭更足,人民群眾更感幸福,現在的拉薩宜居宜業宜游。
昂首闊步,奮斗跨越。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拉薩市與偉大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指標從全面長期落后到部分趕上全國水平,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國平均水平,首府城市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持續提升。
立體交通構筑高質量發展“大動脈”
近日,拉薩市第一條下穿式隧道——拉薩濱河路下穿隧道及三號壩橋順利通車。該項目的順利通車不僅緩解了交通壓力,還與拉薩河景觀改造工程相互融合,一路上有拉薩濱河公園、濱河體育公園等可供群眾游覽鍛煉休憩的場所,形成了一條兼具交通與游憩功能的濱河生態景觀慢行通道。
走在拉薩河邊,清風吹拂兩岸的綠草,傳來陣陣清香,河面上偶爾有幾只水鳥游過,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看我們這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沒事我就去公園里鍛煉,呼吸新鮮空氣,這么美的日子我享受得很。”市民巴桑話語間一臉愜意。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如今,拉薩已經形成涵蓋公路、鐵路、航空的綜合性、立體化交通運輸網絡,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更加健全,繞城主干道全面建成,高速公路聯通山南、林芝,鐵路通到日喀則并聯通林芝,航線增至109條、通航國內外城市62個,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5400多公里,鄉鎮和行政村公路通暢率、客車覆蓋率均達到100%。
交通行業的大變化是近年來拉薩市發展成就的一個縮影。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為拉薩的發展明方向、指路徑、定遵循,中央關心、對口支援為拉薩的發展添動力、聚合力、提效力,為拉薩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十三五”規劃目標順利完成,建設安居樂業、保障有力、家園秀美、民族團結、文明和諧的小康拉薩取得決定性成就。
數據顯示,拉薩市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從1951年的0.25億元躍升至2020年的678.16億元。投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9.35億元,是2015年的1.79倍,年均增長8.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4.3%。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2020年分別達到22.45億元、290.44億元、365.27億元。其中,2020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2008萬余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01億元。近年來,拉薩市搭建起以文化旅游、凈土健康產業為支柱,以綠色工業、現代服務為支撐,以高新數字為支點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四梁八柱”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織密民生保障網 提升百姓幸福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拉薩市在改善民生上不斷揮就大手筆,“民生”二字化作一縷縷溫情暖意浸潤百姓心靈。堅持把每年財政收入的80%以上用于民生事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拉薩市完成2.2萬余人的易地扶貧搬遷,投入30億余元實施小康安居工程和老舊小區改造,人民群眾住上了寬敞舒適的新房子,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成排的現代化居民小區和教學樓,整齊有序;街道上,車流如織,商鋪林立,學校、醫院、福利院近在咫尺。10年前,城關區蔡公堂街道蔡村村民依靠種植青稞或放牧為生。在城市化進程中,蔡村通過入股商業混凝土攪拌站、開辦采砂場、出租門面房等,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還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成立了多個運輸車隊,有效解決了群眾就業問題,給群眾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664.9元。“活多、機會也多,我們又都肯吃苦,群眾的收入也隨之增加。”蔡村致富帶頭人索多樂呵呵地說。
數據顯示,4.4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0年,拉薩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3640元和18268元,農牧民收入比1951年增長500多倍。2020年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額完成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全市各族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生態優帶動產業興百姓富
位于柳梧新區的達東村坐落于拉薩西南角的山谷之中,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小村莊,也是西藏保護得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近年來,依靠發展鄉村旅游,達東村人均年收入翻了幾番。2020年,達東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萬元,達東村的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環境就是民生,藍天也是幸福。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拉薩市全面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南北山造林、山體修復取得新突破,“綠色圍城”格局形成,拉薩河綜合整治穩步推進,城市水系恢復聯通,拉魯濕地保護成果市民共享,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成效明顯,城市公共交通全部實現清潔能源化,“15分鐘綠地便民服務圈”基本成形,海拔4300米以下“無樹村”“無樹戶”全面消除,城區天然氣供暖工程全面完成,空氣環境質量始終保持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前列。
唐卡,被人形象地稱為“可以流動的壁畫”,是藏民族文化的百科全書。近日,記者走進位于拉薩河南岸的西藏文化旅游創意園,在賽唐·藏唐卡文化產業園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抓緊時間施工,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開展。拉薩城市建設經營投資有限公司和西藏慈覺林文化創意投資有限公司控股成立了西藏賽唐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打造全國首家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唐卡文化產業園,目前,有多名國家級、省(自治區)級唐卡畫師加入唐卡繪制大師工作室并入駐園區。
藏文化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不斷煥發出新的更加璀璨的活力,每年吸引了數千萬的國內外游客到拉薩旅游觀光。
數據顯示,拉薩市現有覺木隆藏戲、拉薩朗瑪、雪頓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67項,各級代表性非遺傳承人221名。每個縣(區)都組建了自己的藝術團,每個行政村都有自己的文藝演出隊,建成各級文化館(站)75個,博物館6座,群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如今的拉薩,生態優、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群眾滿滿的幸福感洋溢在臉上,沉甸甸的收獲感洋溢在心底,展現出一幅幅屬于拉薩美好生活的“實景圖”。
牢記殷殷重托,建設美麗西藏。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必將激勵全市各族干部群眾揚帆新時代、啟航新征程,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奮力譜寫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國家糧食產業(青稞深加工)技術創新分中心在拉薩掛牌落地
8月4日上午,國家糧食產業(青稞深加工)技術創新分中心(簡稱創新分中心)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西藏奇正青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掛牌落地。[詳細] -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產業興旺托起美好生活
自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以來,塔巴村帕熱組著力落實“五個一批”“六個精準”“六項措施”,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深入開展“智志雙扶”。[詳細] -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德吉藏家”民宿助力鄉村振興
2020年,“德吉藏家”分紅33.75萬元,受益群眾包括了波瑪村易地搬遷的100戶村民,共計409人,戶均增收超3300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