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逐未來——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推動畢業生就業走筆
圖為西藏職業技術學院2021屆農牧類專業畢業生校園招聘會現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學生介紹招聘信息。記者 王莉 攝
圖為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招聘會現場。 記者 王莉 攝
五月的高原,陽光耀眼,一陣暖風拂過,蒲公英展開羽翼緩緩向著遠方飛去。
在西藏職業技術學院門口,數十位領導和老師不厭其煩地叮囑著即將離校前往知名養殖企業實踐學習的78名實習學生。
“到了單位要多聽、多看、多記,主動工作,主動向師傅討教,獲取經驗。”
“在外地工作不要怕,你們都很優秀,要相信自己,工作上、生活上有任何事情,隨時可以找老師溝通,學校永遠都是你們堅強的后盾。”
……
望著大巴車緩緩駛出校門,西藏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采守寬告訴記者,這是西藏職業技術學院促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又一個新的嘗試,是一次創新破冰之舉。
找準發力點 敢于“破題”
近年來,西藏堅持把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作為推動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政治工程、民心工程來對待,接連出臺了市場就業補貼、區外就業補貼、創業啟動資金支持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提供了保障。
在全區政策支持下,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緊盯就業態勢“風向標”,緊跟政策“指揮棒”,立足學校學生就業難、就業面窄等難題,勇于“破題”。 2016年10月中旬,望著剛剛統計上來的畢業生就業率,時任西藏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的采守寬陷入了沉思,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在短時間內扭轉被動局面,讓更多的畢業生早就業、就好業。
“要破難題,就必須找準工作的著力點。”
“就業難,主要是區內市場需求過少,我們學校很多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面臨無業可就。”
“考公務員還是絕大多數學生和家長的首要選擇,去企業就業覺得沒面子。”
“學生就業難主要是因為專業與專業之間的就業資源嚴重失衡。”
“區外有很多企業適合我們的學生發展,可沒有渠道,學生也不愿意走出去。”
……
一次次的專題會議,一次一次的座談,統一了思想,也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共識:學校就業率要提高,學校人才的培養必須與社會的需求相匹配;要從思想上解決問題,讓學生走出高原,去區外企業實現就業。
“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每一步,我們都走得很扎實!”在采守寬看來,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雖然難,但只要穩扎穩打走好每一步,結果總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數據,簡單、直觀,卻快速、清晰地向我們展示了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在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率為65%, 2018年為70%,2019年為89%, 2020年達到95.17%。
這是一場漂亮的大學生創業就業“攻堅戰”,也是一場西藏職業教育的“逆襲戰”。
繪制路線圖 用心“答題”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和動力,有了方向,學校在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的政策就更加具有針對性。
政策越來越完善——學校嚴格落實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完善配套《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考核獎勵辦法》,并將畢業生就業創業成績納入考核機制。
找工作越來越方便了——各類招聘雙選會經常舉辦,力促供需對接,為學校畢業生多渠道、多形式就業提供有力支持;
選崗位越來越從容了——深化校企合作關系,建立校企合作企業數據庫,邀請企業專家、高工參加專業建設研討會,參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課程改革,圍繞市場導向就業,積極探索訂單式、現代學徒制等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們手握“金剛鉆”,不愁找不到“好婆家”。“有針對性并貼近市場需求的專業技能培訓讓我對未來的就業更有底氣和信心。”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2021屆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扎西平措2018年9月入校,如今,經過三年的學習,掌握了專業技能。
有了就業的方向和技能,還要有敢于走出去的勇氣,若要實現區外就業零的突破,就必須在思想上“破冰”。
為轉變學生就業觀念,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們利用就業創業類課程、主題班會、晚自習等機會對學生進行就業創業相關指導、開展學業規劃和生涯規劃教育、就業形勢分析和政策宣傳,積極引導學生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和就業創業政策,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西藏職業技術學院不但針對學生做轉變觀念工作,還把轉變觀念的工作做到了學生家里,通過家訪、電話、新生家長會、駐村工作隊、村干部等,積極做轉變學生家長觀念的工作。“學生一進入學校,學校就會結合學生自身實際情況為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創業教育、就業形勢分析和政策宣講,明晰未來發展定位。”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程曉盈說。
可觀念之變,談何容易。長期以來,考公務員是西藏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的首要選擇。
2018年,一家區外的涉農企業,在程曉盈的再三溝通下才答應接收西藏職業技術學院8名學生前往該企業實習。
可正當程曉盈信心滿滿地等待2016級學生報名時,卻失落地發現,反復動員依然沒人報名。兼任班主任的他,只能找班里的學生挨個兒談話,并承諾學生他會親自送他們去企業實習。最終,當年5月,程曉盈帶著8名學生從拉薩出發,乘坐了45個小時火車,輾轉來到江蘇的這家企業。“孩子們沒出過遠門,肯定害怕,改變學生的觀念,不能光靠簡單的說教,關鍵還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只要你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就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難題。”聊及這樣做的初衷,程曉盈的理由簡單而又讓人感動。
如今,得益于學校未雨綢繆的提前規劃,得益于學校老師視學生如自己孩子般的愛,西藏職業學院的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了詳細的規劃,面對未來,學生們的眼神里多了一些堅定和自信。
師生一心 全力“解題”
“剛參加工作要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但只要我們踏實認真,最終都會邁過那些坎兒。”為幫助在校學生堅定就業信心,在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的悉心安排下,該校在區外就業的畜牧獸醫專業2017級3班學生邊巴次仁通過視頻和學弟學妹們分享著自己在區外的工作和生活。“現在,我每個月工資有9000多元,以后應該會更高,走出高原就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一年來,邊巴次仁通過自己的努力,先后競聘上了生產副主管、主管崗位。他表示,自己的就業為原本拮據的家庭增加了一筆不菲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升。
視頻中,邊巴次仁表達流利,臉上充滿自信,他的成功,也為即將前往河北漢世偉食品有限公司上班的2021屆學弟學妹們堅定了信心。
“有一技之長,畢業走進社會才有一席之地,才能不怕前路艱險。”采守寬表示,如今,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也成了幫助學校解決畢業生創業就業難題的一股有力力量。
區外實習就業,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和家長的就業觀念,學生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也給學校帶來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改變。
肯吃苦,不怕臟不怕累,做事認真的學生不僅為自己在就業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也為學校贏得了好口碑,更為在校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得益于良好的口碑,區內外越來越多的企業變被動為主動。
“實干、好學!”聊及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河北漢世偉食品有限公司老總鄧瑞林豎起了大拇指,為了讓更多學生更快地適應企業的工作和生活,2020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在學校開設了現代學徒制企業訂單班,通過“三定模式”(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企業和學校聯合辦學。目前,學校已經與企業聯合開辦了三個專業的企業現在學徒制訂單班,2021年將繼續擴大訂單班規模。
在學校就業形勢和數據變化的背后,在校學生的就業觀念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學生們只想“公招”“等靠”“觀望”的態度少了,“先就業后擇業”“早就業”“主動就業”“區外就業”的觀念進一步強化。
盡管,學校近幾年就業答卷不錯,但采守寬和他所帶領的班子依舊充滿著危機意識。學校的“好就業”已經基本實現,可是“就好業”卻還在前進的路上。
該如何答題?
提質、轉型、高質量發展是大家的共識——向內涵式發展要動力。
未來,學校要進一步下沉就業指導,提升就業服務,要著力跳出就業看就業、跳出就業抓就業,從頂層設計出發,轉變學生就業觀念,做好職業規劃,朝著高質量發展轉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崗巴:巧手不停歇 非遺促增收
崗巴沖斯(卡墊)制造技藝具有悠久的歷史,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詳細] -
在唐丁村感受鄉村振興
唐丁村位于西藏林芝工布江達縣,2017年被列入全縣鄉村振興試點規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