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巴宜區通麥村著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小飯館里有“大學問”
“我買的壓枝器不夠用了,幫我在網上再買點?!薄拔覇柫死蠋?,現在蘋果要打這個藥,這個字怎么讀?”“我想買個收割機,幫我看看申請怎么寫。”村內產業結構單一,以擴大種植業為主的發展方式很快讓巴宜區米瑞鄉通麥村集體經濟發展遇到“瓶頸”,如何讓通麥村健康持續發展,成為駐村工作隊經常思考的問題。
通麥村地處大峽谷旅游環線,如何利用好這一區位優勢發展鄉村旅游,成為通麥村5年發展規劃中的重點,經過爭取資金和村集體經濟支出,通麥村建成了米瑞鄉第一個旅游服務接待中心,主要開設餐飲、農產品銷售服務。
旅游服務接待中心建成后,不少村民希望將接待中心租出去,每年拿固定租金:“我們又不懂經營,還是租出去好,不怕虧錢,每年有個兩三萬元租金挺好的。”
如何讓村民轉變觀念,看到接待中心長遠的發展前景,真正把接待中心發展成村集體經濟,成了駐村工作隊的一個新難題。
經過多方走訪,駐村工作隊了解到,村民們大多擔心會因為經營不善導致服務中心倒閉?!叭瞬皇巧鷣硎裁礀|西都會的,只要肯努力,經過系統的學習和培訓,我們一定能把接待中心經營好?!比罕姶髸希v村工作隊的一番話讓大家陷入思考。
最后經過討論,村委會決定自主經營接待中心,并聘請1名廚師,在摸索的過程中,接待中心為村集體帶來了1萬余元的收入。
除了幫忙請外地廚師外,駐村工作隊還組織一些有意愿的村民開展藏餐、中餐廚師培訓,積極協助村干部到林芝市學習經營管理經驗,加強技術人才的培養。
“自從學了廚藝,家里人都說我做的飯菜好吃了。多學一門技術,我還多了一份工作,以前總等著天上掉餡餅,現在我自己也會做‘餡餅’了。”接待中心的廚師長白瑪曲宗笑著說。
經過籌備,旅游服務接待中心的基礎設施已經配齊,從市場定位、經營模式到室內布局、菜品組成,駐村工作隊留下了帶不走的知識,也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運營隊伍?!安唤佑|還不知道,經營飯館是個大學問,沒想到村干部還要干這個,以后退休了還能自己開個飯館,不怕沒收入了?!贝妩h支部書記扎西格勒打趣地說。
通麥村一條依托蘋果基地集采摘、觀光、餐飲為一體的旅游發展路線正漸漸明晰起來,讓群眾吃上“旅游飯”的愿景也逐漸落地,一幅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新畫卷正在通麥村徐徐展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易地扶貧搬遷戶江白多吉家的脫貧故事:搬出山溝溝 打拼新生活
搬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后,江白多吉像是變了一個人,自信了,也喜歡和人交流了。[詳細] -
拉薩海關駐謝通門縣查倉村工作隊精準扶貧故事:油菜花扮靚脫貧路
2020年7月,在海關總署的大力支持下,拉薩海關、南京海關與江蘇省5家外貿企業積極探索東西部扶貧協作,投資220萬元援建西藏日喀則市卡嘎鎮菜籽油加工產業扶貧項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