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卡若區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澤仁:鞏固脫貧成果 銜接鄉村振興
2017年10月29日,西藏昌都市卡若區脫貧摘帽。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脫貧摘帽后,卡若區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怎樣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近日,記者采訪了昌都市卡若區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澤仁。
澤仁表示,卡若區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區黨委、政府系列決策部署,結合實際研究出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結合“十四五”規劃和“鄉村振興”(1+6)規劃,有序抓好政策銜接、規劃銜接、基礎設施建設銜接、公共服務提升銜接等工作,在梳理總結脫貧攻堅各項成果的同時,安排落實好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等重點工作,積極穩妥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
在農業增產方面要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持續做好良種推廣、高標準農田改造以及創建高原綠色高產農田等工作,結合本地土地實際開展測土配方工程,提升土地附加值。
在農牧民增收方面,一是在實施產業扶貧項目的基礎上,調整完善產業發展模式和格局,圍繞做好牦牛育肥、青貯玉米種植、青稞良種推廣等特色產業的優化升級和龍頭產業的扶持壯大,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讓農牧民群眾享受更多的產業增值收益。二是通過提升就業質量、轉變就業觀念、拓寬就業渠道等方式,鼓勵更多貧困群眾通過轉移就業增收致富。三是以村(居)換屆為契機,堅持黨建引領,采取“抱團取暖”的方式,挖掘本地資源和區位優勢,找準自身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創新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黨支部+企業+農戶”等發展模式,形成村村有集體經濟,并建立健全相關機制,打造利益聯結共同體,達到集體增實力、農戶增收益和產業增效益有機統一,有效解決群眾增收致富路子不穩定、收益難疊加等問題。
要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牧區,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持續發力,注重加強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的民生建設,解決好水電路訊網等供應和改造升級保障,加快推進垃圾轉運站、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處理模式、生活污水處理和戶廁改造工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鄉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拉薩市當雄縣甲根村牧民尼扎:自力更生 脫貧致富
出生于1973年的尼扎家住拉薩市當雄縣公塘鄉甲根村4組,自1985年小學畢業后,他就開始放牧、打零工、學著做一些小生意,這些經歷練就了他吃苦耐勞、自立自強的品格。[詳細] -
西藏昌都市卡若區脫貧攻堅工作綜述:攻堅克難再加勁 帶領群眾奔小康
今年年初,昌都市卡若區卡若鎮波妥村開展2020年集體經濟分紅儀式,波妥村73戶都分得了價值1530元的米面糧油,人人喜笑顏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