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故里甘肅玉門:灘涂之地變良田 貧困發生率為零
11月23日,甘肅玉門市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暨主題成就展在蘭州舉行。玉門市從原先“一油獨大”逐漸調整產業結構,已初步形成多產業遍地開花的現象。圖為玉門鑫能5萬千瓦光熱項目建設工地。(資料圖) 楊陽 攝
“鐵人”王進喜的故鄉甘肅玉門,依托當地油田發展石化產業已歷時多年,經濟增長較為單一。隨著石油資源開采期的延長和優質資源的逐漸減少,開采難度增大,面對這一現象,玉門通過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現代農業、資源循環和環保,以及文化旅游等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實現了從原來“一油獨大”到多產業遍地開花的現象。
圖為“鐵人”王進喜故里甘肅玉門以“鐵人精神”制作的文創產品展示。 張婧 攝
23日,玉門市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暨主題成就展在蘭州舉行,活動現場展示了玉門脫貧攻堅的成果經驗,并且講述當地脫貧攻堅的奮斗故事。記者梳理發現,該市2013年底被甘肅省確定為插花型貧困縣,貧困發生率為11.62%,直到2018年底,玉門市9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插花型貧困縣摘帽退出;2019年底,玉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降為零。
而在此前2天,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就“2020年全省貧困縣摘帽退出”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宣布該省7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退出。發布會上,甘肅省扶貧辦、甘肅省發改委、甘肅省教育廳等11位政府部門代表人集體亮相,介紹相關領域協調“作戰”成果。
甘肅的脫貧攻堅工作中,少不了諸多駐村扶貧干部的身影,柳茂枝就是其中一位。他原本在玉門市審計局工作,如今是該市六墩鎮安康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以來,我們就全覆蓋、多輪次地走訪農戶,與村組干部、農戶討論交流,查閱檔案資料,梳理歸納收集問題和民眾訴求。”柳茂枝說,他們在掌握了安康村村情民意和發展優勢短板的基礎上,鞏固特色林果產業,發展蘆花雞和肉羊養殖產業,改善人居環境,強化村民治理、樹立文明新風等方面開展工作。
同時,柳茂枝還與民眾一起分析致貧原因、探討致富路子、制定脫貧計劃、破解發展難題,結合農戶的實際,動員他們在鞏固已有務工、肉羊養殖、枸杞種植收入的基礎上,參與發展生態散養蘆花雞這種“短平快”的養殖產業,做到幫扶措施到戶到人,實現幫扶工作的差異性、多元性和創新性。
圖為玉門市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暨主題成就展線上展覽。 張婧 攝
柳茂枝說,針對前期調查了解發現村里耕地鹽堿化嚴重,枸杞市場近幾年行情又不穩定,農戶的肉羊養殖也沒有達到一定規模,存在集體經濟薄弱,農戶增收渠道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問題。他們爭取當地政府的協助,從黨員干部、養殖大戶入手,一戶一戶講政策、做工作,介紹鄰近市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功經驗。
在逐步轉變民眾發展觀念的同時,柳茂枝還動員當地村民入股組建玉門康欣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幫合作社制定規范化運行方案、章程、內控制度、相關協議合同等基礎性資料,幫辦各種手續,爭取減免相關費用,全程跟蹤指導幫助生產管理,使合作社的運營日趨規范完善,讓村民收益,在拓展貧困戶增收門路的基礎上,也堅定了村民走專業合作社道路的信心,為全村蘆花雞和肉羊養殖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合作社還被評定為省級示范社。
據悉,當地通過發展產業、輸轉就業、電商扶貧、合作社帶動等措施,持續提升民眾收入水平。此外,玉門市的基礎條件也有了很大改善,新改建農村公路980公里,該市行政村和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均達到100%;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4處,架設農村供水管線1700公里,改造農村住房2484套;營造生態防護林1.7萬畝,維修襯砌鄉村農田渠道685公里,實施土地治理改造3.8萬畝,昔日鹽堿泛濫的灘涂之地,變成了如今作物繁茂的耕種良田。
玉門市委書記胡志勇介紹說,玉門地處河西走廊西端,是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鐵人”王進喜的故鄉,也是甘肅風電產業的發祥地、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2019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2.5億元,2020年入選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甘肅扶貧路上的“臨時一家人”:為柴米油鹽更為美好生活
“有些貧困戶都住上了小洋樓。”吳新民自2018年3月任甘肅平涼市靜寧縣余灣鄉張溝村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隊長以來,在扶貧路上組建了“臨時一家人”,為村民和“家人”柴米油鹽奔波。[詳細] -
甘肅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
此次摘帽退出的8個縣分別是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臨夏縣,隴南市宕昌縣、西和縣、禮縣,定西市岷縣、通渭縣,慶陽市鎮原縣,全部是深度貧困縣。 [詳細] -
甘肅“脫貧密碼”:多部門協同“作戰” 村民總動員“不掉隊”
21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在蘭州舉行“2020年全省貧困縣摘帽退出”新聞發布會,宣布該省7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退出。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