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卓嘎:掌握一技之長 脫貧更有底氣
冬日的洛扎,寒風凜冽,而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洛扎縣扎日鄉乃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巴桑卓嘎的心里卻暖暖的。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她學會了縫紉技術,靠一技之長實現了脫貧,改變了人生命運。
小時候,巴桑卓嘎因一場大病致殘,經有關部門鑒定為四級肢體殘疾。
幼時的不幸,給巴桑卓嘎的心靈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創傷,也使這個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陷入了貧困。“小時候,夜里睡覺時,經常聽阿爸、阿媽小聲議論我,‘走路都成問題,大了可怎么辦哦?’”父母的擔心,讓巴桑卓嘎一度對人生失去了希望,“那時候,一些不懂事的小孩嘲笑我,說我是‘沒用的人’,我生氣極了。”
低谷中,巴桑卓嘎看到了希望。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她走進洛扎縣殘疾人培訓有限公司,參加了縫紉技術培訓。
巴桑卓嘎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培訓期間,她總是起得比別人早,睡得比別人晚。早上,她第一個到培訓車間,晚上,她經常加班鞏固白天學到的技術;有時,甚至晚上做夢都是重復白天培訓時的場景。“我一定要證明,我是一個有用的人,雖然我身體殘疾,但一點也不比別人差。”倔強的巴桑卓嘎暗下決心:一定要通過這次培訓改變別人對她的看法,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和家庭面貌。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培訓教師的細心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巴桑卓嘎掌握了縫紉技術,并幸運地成為洛扎縣殘疾人培訓有限公司的正式員工。
洛扎縣殘疾人培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在洛扎縣委、縣政府扶持下成長起來的扶貧企業。公司以制作校服和民族服裝為主要業務,員工主要為殘疾人,且很多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目前,該公司年收入89萬元左右,共帶動45人就業;其中,殘疾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3人。
“這些年,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和他們自己的努力下,很多殘疾人憑借掌握的縫紉技術實現了脫貧,開啟了新生活。”洛扎縣殘疾人培訓有限公司負責人吾堅多吉既為自己所做的事業感到自豪,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壓力,“辦一家企業不容易,好在有黨和政府的支持。目前,公司主要為縣里的學校制作校服,今后我們將繼續努力,爭取更多的訂單,把公司做大做強,帶動更多殘疾人就業,讓他們的生活盡快好起來。”
在洛扎縣殘疾人培訓有限公司工作,巴桑卓嘎一個月能領到2700元工資。“公司管吃、管住,平時我基本不用花一分錢。”巴桑卓嘎高興地告訴記者,如今,靠打工收入,已幫家里添置了家具、家電,還攢了些錢,以備不時之需。
能夠掙錢養家,不僅增強了巴桑卓嘎對美好生活的信心,更增強了她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她比剛來公司參加培訓時樂觀多了,已經從自卑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吾堅多吉告訴記者,“現在,巴桑卓嘎的裁剪、縫紉、熨燙等技術已經很嫻熟,開始帶徒弟了。”
掌握縫紉技術后,巴桑卓嘎像是變了一個人。她說:“過去,我因為沒有一技之長被別人看不起。現在,我不但有能力養活自己,還能幫助更多的人掌握縫紉技術,希望更多的人靠技術改變人生、改變命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產業發展忙 脫貧奔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從西藏日喀則市區出發,車行兩個多小時,翻過海拔4500米的沖拉山,再行駛兩個多小時,定日縣尼轄鄉宗措村到了。一排排羊舍里,成群的崗巴羊長得壯實。正在忙活的村民,臉上洋溢著笑容。 [詳細] -
勤勞成就致富夢——嘎瑪頓珠的脫貧故事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特殊關懷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和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詳細] -
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宗措村:產業發展忙 脫貧奔小康
從西藏日喀則市區出發,車行兩個多小時,翻過海拔4500米的沖拉山,再行駛兩個多小時,定日縣尼轄鄉宗措村到了。一排排羊舍里,成群的崗巴羊長得壯實。正在忙活的村民,臉上洋溢著笑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