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累計減貧550萬人 發展文化旅游“用美麗戰勝貧困”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在蘭州舉行新聞發布會披露,截至2019年底,甘肅累計減貧550萬人,75個貧困縣已摘帽67個,涉藏州縣實現整體脫貧。
甘肅省長唐仁健、省委副書記孫偉在答中外記者問時,提到了該省脫貧面臨的“三難”,即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產業基礎薄弱。
甘肅在產業扶貧方面,確立了“牛羊菜果薯藥”特色主導產業,累計投入了155.6億元人民幣。據官方統計,甘肅高原夏菜產量居全國第一,中藥材、馬鈴薯、蘋果產量居全國第二,肉羊存欄量居全國第三,肉牛存欄量居全國第九。疫情下,靜寧蘋果、秦安蜜桃、隴南橄欖油、環縣羊肉、敦煌紅棗等也走出了國門,有十多個單品實現了首次對外出口。
在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深山里,布楞溝村的“東鄉手抓羊肉”業已遠銷北京等地;定西市屬的元古堆村不僅甩掉了“爛泥溝”的帽子,還入選“美麗鄉村”;而黃花灘,曾經是寸草難生的戈壁灘,如今也擺脫了靠天吃飯,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全部解決……“這3個村的華麗蝶變,是甘肅脫貧攻堅成效的一個縮影。”孫偉說。
截至2019年底,甘肅累計通過文化旅游帶動55.46萬人實現脫貧。唐仁健說,文化旅游業讓甘肅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用美麗戰勝貧困”。
“現在來看,我們從‘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到‘一方人,用好一方水土’,甘肅貧困民眾生活猶如產業扶貧果實一樣,先苦后甜,越品越甜。”唐仁健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甘肅66000余貧困人口掙上林業工資:生態和扶貧共享紅利
“2020年全省生態護林員選聘人數達到66339名,貧困戶年均增收8000元,管護林草資源總面積達到4500多萬畝,使貧困人口實現了山上就業,家門口脫貧。”[詳細] -
甘肅“糧草軍需”有保障 貧困縣“手頭”寬裕有奔頭
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財政不寬裕,但在保障打贏脫貧攻堅戰“糧草軍需”方面,2016-2020年,全省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36.8億元。甘肅省財政廳副廳長江貴賢說。[詳細] -
千余頭丹麥種豬在甘肅“安家”:投選育擴繁 促品質改良
蘭州海關3日發布消息稱,甘肅省首批引進的丹麥種豬,于日前完成為期45天的隔離檢疫“安家”甘肅。該批進境種豬將投入選育擴繁、補充省內種豬資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