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陽金溪鎮:凝聚合力戰貧 因地制宜“造血”
金溪鎮坐落在大山深處,是湖南衡陽縣最偏遠的鄉鎮。這里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56戶,貧困人口3192人,占總人口的8%。近年來,金溪鎮黨員干部群眾同心協力,不等不靠,全面決戰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鎮4個省定貧困村全部摘帽,909戶貧困戶穩定脫貧。2020年又有47戶貧困戶97人順利脫貧,全鎮貧困人口成功清零。
協同作戰 凝聚脫貧合力
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金溪鎮凝聚黨委政府、干部群眾、社會人士等各方力量,增強脫貧攻堅整體合力和持久動力。
作為鎮黨委書記,王水清將脫貧攻堅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帶領黨委政府一班人遍訪全鎮貧困戶,又積極對接相關單位和人員,將各戰線脫貧攻堅力量匯聚起來,組成一支支“不走的工作隊”,下狠勁、出實力、點對點地開展扶貧。
作為衡陽縣為數不多的女性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衡陽縣人民醫院扶貧辦主任易曉玲擔起了金溪鎮金溪村扶貧工作的重擔。駐村以來,她組織貧困戶成立“專業合作社”,參與油茶種植和土雞、生態黑豬養殖。為擴大種養規模,她依靠區位優勢,努力開拓銷售渠道,建立利益聯接機制,并利用地形地貌引導貧困戶養牛、養羊。如今,金溪村50戶貧困戶173人已順利脫貧,村級服務平臺煥然一新,整村移民推進項目落地,村里的水電路信也得到了大幅改善提升。
為加強農村帶頭人隊伍建設、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金溪鎮還引導吸納了大量返鄉創業人員、復員退伍軍人、大學生等致富帶頭人,進入基層黨組織。目前,大部分村的集體經濟年收入已超過5萬元。
統一戰線也廣泛匯聚社會力量,積極戰貧。“衡陽市小紅人志愿者協會”幫扶楓橋村,資助該村貧困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的全部學費;老金溪商會每年出資20萬元助學金,為山區教育事業提供有力保障;廣東獅子會每年為全鎮300多名65歲以上的孤寡老人上門做一次衛生大掃除,給每人資助600元生活費;“雁城之子”雷子清每年根據鎮里統計因病至貧的人員名單,把資助金直接匯入其帳戶;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各類扶貧活動,讓82戶貧困戶326人受益……
因地制宜 增強“造血功能”
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金溪鎮是衡陽縣有名的竹木之鄉,全境現有山地面積11.2萬畝,其中楠竹基地面積6.32萬畝。依托豐富的楠竹資源,金溪鎮在發展壯大現有7家竹木加工企業的基礎上,籌建竹炭廠,提高楠竹綜合利用率,構建竹木加工產業鏈,打造金溪竹木品牌。該鎮建設的6個扶貧車間有4個與竹木加工相關。
“自從有了‘扶貧車間’,讓我既能上班賺錢,又能照顧家庭,真是太好了。”在衡陽縣盛必達服飾有限公司駐金溪鎮金門村扶貧車間里,郭小蘭邊說邊忙著手中的活計。
該扶貧車間共吸納了20余名來自貧困家庭的婦女。進車間之前,她們和郭小蘭一樣只是在家帶小孩、照顧老人,基本沒有收入來源。進車間之后,她們每月可領到2800元的保底工資以及午餐補貼。
目前,金溪鎮共建設有6個扶貧車間,有效吸納貧困人口就業122人。此外,鎮內的17個村級產業合作社,也吸納了50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并與838戶貧困戶建立了利益聯結,促進貧困家庭人均增收500元。
依托各村自然優勢挖掘特色,通過流轉土地實施“一村一品”,也是金溪鎮增強“造血功能”的有力舉措。目前,該鎮油茶種植面積已達3000畝,并落實了藥材種植、黑豬養殖等兩個省重點項目。其中,在斗山、小寨、上峰等村發展的藥材種植,共有87戶貧困戶348人受益;在全鎮17個村發展的黑豬養殖也已初具品牌效應,受益貧困戶181戶469人。2020年,金溪鎮投入資金154萬元,實行了產業幫扶全覆蓋,人均增加收入500元以上。
民生優先 推動鄉村振興
作為衡陽縣的“后花園”,金溪鎮正以“林深、水美、人長壽”的形象,吸引越來越多關注。
近年來,金溪鎮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加大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村級道路建設200公里;新(改)建便民服務中心11個;河道改造完成4000米、田間渠改造完成3000米、山平塘硬化30口、水庫除險加固4個;電網改造完成11個村;通信網絡覆蓋率達98%;適應新時期全民健身要求的標準足球場地建設順利完成;繞城公路拉通了金溪小城鎮建設骨架,徹底解決了馬路市場存在的隱患……
同時,金溪鎮深入開展環境整治,統籌推進廁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實行“門前三包”責任制,開展“大評小獎”活動,提升群眾的參與度和認知度,全鎮改廁1669個。
在“三保障”方面,金溪鎮著力補短板、兜底線,使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通過改善辦學條件、增強師資隊伍、提升教學質量,教育扶貧效果明顯,被衡陽市、衡陽縣列入優秀單位。全鎮醫療資源得到進一步豐富,建設了全市一流的鄉鎮衛生院、31個達標的村級衛生室,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2014年以來,全鎮共實施566戶農村危房改造,新建了4個集中安置點,119戶易地搬遷扶貧戶搬入新居。
“要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衡陽縣縣委書記曾秀希望金溪鎮在鄉村振興工作中作出表率,再創佳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非遺扶貧 讓日子更有奔頭(新數據 新看點)
“我現在覺得渾身都是勁兒!”——這幾年,在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學習了臨夏磚雕制作技藝,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貧困戶張宏杰干勁十足。當地不少群眾在工坊實現穩定就業,月平均收入4000多元。 [詳細] -
湖南資興:“仙草”變身致富果 點石成金助脫貧
立冬將至,今年的最后一縷秋風,吹入了湖南省資興市,24萬畝東江湖上,泛起一抹抹水波。純凈的水汽也跟隨這波秋風,潛入岸邊的沙子堰山上,滋潤著石壁上一種精靈般的植物——鐵皮石斛。 [詳細] -
“決戰決勝譜新篇·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南行在郴州啟動
11月1日,“決戰決勝譜新篇·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南行暨“紅色郴州·綠色發展”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郴州正式啟動。本次活動將圍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