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民企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為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西藏拉薩市廣大民營企業積極行動,不斷踐行企業責任,履行社會擔當,通過資金、就業、產業等多種渠道,投身脫貧攻堅戰,為拉薩市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出了積極力量。
前不久,記者來到位于拉薩市達孜區唐嘎鄉的金麥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蔬菜種植大棚內,員工們正忙著采摘西紅柿,大棚里充滿了歡聲笑語。2016年,高永乾、次仁曲珍夫婦懷揣著造福家鄉的夢想,將當地農牧民群眾組織起來,成立了金麥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將鄉里分散的土地進行資源整合,引進先進種植技術、大力推廣機械化種植,使得土地產量大大提高,不僅讓當地的農牧民群眾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還通過年底分紅、地租、提供就業崗位等方式切實增加了大家的收入,僅2020年,就帶動當地86戶300余人實現了增收致富。
“目前我們公司共流轉土地4300余畝,有溫室大棚90余個,招聘當地農牧民群眾92人,其中6名大學生,培養了28名技術骨干,這些員工的月收入可以達到3000到3500元。”金麥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高峰說。
在位于拉薩市聶當工業園區的西藏眾源新型墻體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一派忙碌的景象,經過制漿、澆筑、切割、蒸養、打包等一整套工業流程,一箱箱加氣混凝土砌磚制作出爐。近年來,該公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通過剩余勞動力轉移,帶動大家實現增收致富。
邊巴旺堆是2019年畢業的大學生,通過應聘來到該公司工作,在同事的幫助下,他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僅用一年的時間就成為了切割車間主任,不僅在工作中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獲得了一份可觀的收入。“公司包吃包住,還繳納五險一金,我現在每月基本工資8000余元,還有績效提成。在滿足自身生活的同時,我會拿出工資的一部分供妹妹在內地讀大學,還會幫助家里改善生活水平。”邊巴旺堆說。
近年來,西藏眾源新型墻體材料有限公司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不忘踐行社會責任,通過慈善捐助、幫扶困難家庭、與困難學生結對子等方式不間斷關愛困難群眾,員工除少數特殊技術工人外,其余全部從當地招聘。目前公司員工74名,本地農牧民41名,占員工總數的55%。
像邊巴旺堆一樣,依托民營企業實現就近就業的還有西藏鏢局物流集團員工次仁央吉。在分揀車間里,次仁央吉正在和工友們一起忙碌。中專畢業后,次仁央吉選擇進入了快遞行業,經過兩年時間的工作,如今,她已從生手變成大家眼中的業務能手。“2018年我來到公司從事分揀工作,現在每月可領6000元左右的工資。我對現在的工作和生活都挺滿意的,感謝公司提供這個平臺,讓我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次仁央吉告訴記者。
依托拉薩市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電商經濟的快速發展,西藏鏢局物流集團不斷創造市場價值的同時,還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通過行業優勢切實提高市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以實際行動助力脫貧攻堅,幫助群眾過上好日子。“目前我們的快遞業務在西藏的縣級網點覆蓋率已經達到98%,在全區帶動就業1100余人,其中有400人在拉薩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我們要把西藏的土特產運到全國各地,幫助西藏農牧民增收致富。”西藏鏢局物流集團董事長陳善龍告訴記者。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西藏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逐漸成為推動拉薩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據拉薩市工商聯四級調研員張正軍介紹,2016年以來,拉薩市民營企業積極響應區市黨委、政府號召,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助學扶貧、光彩捐贈等形式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來,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民營企業作為社會扶貧的重要方面,也必將在拉薩市脫貧攻堅工作中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參與“企幫村”精準扶貧行動的企業有47家,投入資金達2470萬元,15802人收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民營企業積極助推鞏固脫貧成果截至2019年西藏民企幫扶貧困人口超8萬人
截至2019年,西藏錄入全國工商聯“萬企幫百村”臺賬管理系統的民營企業達703家,結對1049個貧困村,幫扶貧困人口82018人,項目幫扶總額23.2億元,涵蓋產業扶貧等多個領域。[詳細] -
西藏阿里民企對口幫扶點亮“脫貧燈”
阿里地區自2016年啟動“十企幫十村”精準扶貧行動以來,幫助貧困群眾“扶起精氣神、點燃脫貧燈”,扶貧成效顯著。[詳細] -
2000家民企參與甘肅脫貧攻堅:投入逾39億元幫扶3038個村
甘肅屬西部欠發達的省份,2018年底該省仍有120萬貧困人口未脫貧,是全國脫貧攻堅中難啃的“硬骨頭”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