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聯結,鼓起群眾腰包
日前,記者來到西藏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成果展西藏日喀則館,一覽西藏日喀則產業扶貧碩果。青稞產品、優質果蔬等特色產品,備受青睞,吸引了眾多群眾。
在白朗縣中農圣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展區,工作人員孫莉正忙著為西瓜打包:“一盒五元錢,便宜又好吃。”她告訴記者,白朗縣中農圣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落戶白朗縣,是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重大項目。公司已累計為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兌現產業分紅資金277.575萬元。
“我們建立了白朗中農圣域生態園,種植了西瓜、甜瓜、西紅柿等不同瓜果蔬菜,通過計算機控制水肥、溫度,監測整個大棚內農作物生長情況。而且,在‘凈土、凈水、凈空’三凈環境中,種植出的蔬菜品質高、水果糖分足,自然成熟,加之高原氣候紫外線強,比較干燥,不利于有害菌的形成,所以不用噴灑藥物,真正做到有機綠色無公害原生態。”孫莉說。
“這個枸杞怎么賣?”一位顧客在白朗后藏杞原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展臺咨詢道。“阿佳,你先嘗嘗,覺得好吃再買。”工作人員熱情地招呼顧客。
成立于2016年9月的白朗后藏杞原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土地流轉、農牧民就業、機械租賃、種植技術培訓、產業分紅等方式,有效助推農牧民增收和脫貧致富。截至2020年7月,公司向當地群眾累計兌現用地租金346.77萬元,帶動農牧民就近就便務工13萬人次,累計兌現當地勞務用工和機械租賃費用達6000余萬元,累計兌現產業分紅193.75萬元。
同時,通過種植枸杞大幅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項目區原是溝壑縱橫、風沙肆虐的沙荒地,經過土地平整、客土改良、苗木種植以及建設園區水利、排洪等配套設施,起到了防風固沙、調蓄徑流、綠化荒漠的作用。
此外,展館內,民族服飾、藏刀、藏毯、唐卡、陶器、玉器、六弦琴等一大批優質扶貧產品集中亮相,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日喀則市累計統籌整合中央、自治區及市本級涉農資金184.64億元,爭取信貸資金94.21億元,集中用于脫貧攻堅。實施青稞飼草、珠峰綿羊、珠峰牦牛、綠色蔬菜、精深加工等“服水土”、有優勢、群眾能干會干的扶貧產業項目385個、受益貧困群眾達9.11萬人,培育扶貧龍頭企業41家,建設扶貧車間176個,發展村集體經濟組織1689個、各類合作社6591家,42萬余群眾入股合作社。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2019年,日喀則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380.22元,年均增速為47.41%,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和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新農村:環境美 產業旺
西藏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專門成立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通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危房改造等,著力建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詳細] -
山西深度貧困縣“一遷多變”的扶貧特色
初中畢業后便外出打工的岳振寶沒想到,10年后還有機會重回“教室”學習,課桌、宿舍、食堂,一應俱全。“教室”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人社扶貧技能培訓基地”。[詳細] -
產業紅紅火火 收入節節攀升
近日,記者來到西藏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成果展拉薩館。旅游文化產品、高原特色果蔬、農副產品、民族服飾、藏香、牦牛肉制品、青稞制品等一大批優質扶貧農產品集中亮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