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15日,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西藏拉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19年底,西藏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年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底的1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元,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據第三方評估,西藏脫貧攻堅群眾滿意度達99%以上。
西藏是“三區三州”唯一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也是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區域。為確保西藏各族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情關懷,制定了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自治區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干部群眾艱苦奮斗,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
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西藏累計整合涉農資金748.48億元用于脫貧攻堅;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984個,帶動23.8萬貧困人口脫貧;建成965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點),26.6萬人搬遷入住;推進15年公費教育,連續4年提高義務教育階段“三包”標準,達到年生均3720元,累計資助在校貧困大學生4.68萬人次;將11萬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兜底,實現應保盡保;將所有貧困人口納入醫療保障范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實現動態清零。
“這里海拔低、環境好,身體好多了,感覺特別幸福。”70歲的努瓊,患有關節炎和痛風。通過自治區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一年前努瓊和家人從海拔5000多米的雙湖縣雅曲鄉,搬遷到了貢嘎縣森布日安置點。努瓊高興地說:“現在的日子跟蜜一樣甜,這要感謝黨的好政策!大家都擼起袖子加油干,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努瓊的話,道出了全區各族群眾的心聲。
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杰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西藏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和西藏工作重要論述在西藏的成功實踐,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在西藏的有力體現,是黨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生動展示。
今年起,西藏脫貧攻堅工作從集中攻堅階段全面轉入鞏固提升階段,將從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大力發展產業、開展就業培訓、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六個方面,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全力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齊扎拉:傳統文化在脫貧攻堅中繼續發揚光大
西藏是以藏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同時還有漢族、蒙古族、納西族、門巴族、珞巴族等40多個民族。如何在脫貧攻堅中確保傳統的文化語言和習俗得到很好的保存?[詳細] -
新時代 新西藏:告別絕對貧困!
截至2019年底,西藏74個貧困縣實現摘帽,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1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元,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398.9億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