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成立55年來住房條件持續改善
從鐵皮平房、磚瓦房到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單元套房;從廚房、衛生設施不配套,多數職工和居民自圍院子、自搭廚房,到建筑設計注重民族特色、城市整體規劃和基礎設施逐步配套;從住房實物分配到積極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
自治區成立5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區黨委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干部群眾,通過不懈努力,西藏住房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城鎮中低收入家庭和廣大干部職工居住條件明顯改善,住房事業迅猛發展,住建行業產業快速發展,保障性住房供應體系基本健全,全區城鄉群眾普遍住上了經濟、適用、環保、安全的房屋,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住房有保障
“改造小區是全體居民的期盼,所以當大家得知小區要進行改造時,都很開心。”在拉薩市城關區東郊老安居苑居住了將近20年的董高峰說。
和其他老舊小區一樣,東郊老安居苑面臨著公共設施落后、配套設施不齊,違章搭建、停車位不足等問題。
“年內,城關區轄區將實施1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估算投資1.4億元,將通過改造完善各小區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拆除各類違章建筑和侵占綠地、道路等違法設施,對老舊小區環衛消防設施、基礎設施、環境設施、便民設施等方面進行集中改造,涉及居民2143戶8000余人。”城關區發改委主任袁云生說。
2020年,西藏老舊小區計劃改造536棟3500戶,改造面積33.55萬平方米。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自治區持續加大住房建設投資規模,持續推進房改工作,以“四房三改”為重點,以“兩補一金”為基礎的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并不斷完善。
截至2019年,西藏共投資287.39億元實施各類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極大地改善了城鎮居民居住條件。
2013年以來,累計投資273.57億元的農牧民安居工程全面完成,全區46.03萬戶230萬農牧民住上了安全適用的房屋,農牧民生活條件得到歷史性改善,生活方式實現重大轉變,農牧區面貌煥然一新。
“多措并舉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建設保障性住房2.49萬套。”作為2020年提升社會保障水平的舉措之一,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如是說。
安居又安心
獨特花紋的墻壁、色彩艷麗的家具……這是山南市德吉新村農牧民拉巴新家的景象。他所在的德吉新村是西藏安居工程的一個縮影。
2006年起,西藏啟動實施以農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貧搬遷為重點的農牧民安居工程,對改善住房條件的農牧民予以補助。
通過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西藏農牧民群眾住上了舒適、安全的新房。借助實施抗震加固及建筑節能工程,“深基礎、整圈梁、鋁合金、彩鋼瓦”等現代技術和材料廣泛運用到農牧民住房建設中,增強了住房的安全性能,提高了農牧民居住的舒適感。
此外,西藏安居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和勞動力優勢,加大農牧民技能培訓力度,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擁有一技之長的“土專家”、致富“領頭羊”,提高了農牧民群眾的組織化程度,帶動了農牧區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牧民群眾增收,開拓了農牧區消費市場。
住在新房里的農牧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等靠要”思想觀念明顯改變,主動學技術、求發展、奔小康的愿望更加迫切,增收致富已成為農牧民的迫切愿望,“講文明、樹新風”也成為農牧民的日常行為,他們紛紛在自家房屋上插上五星紅旗,以表達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2019年,西藏改造農村危房4.4萬戶。各族群眾安居樂業,幸福感、獲得感及內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朝著全面小康的美好愿景奮勇前進。
產業發展快
經濟高速發展帶動了城鄉建設,進而拉動了住建行業產業發展。
到2018年,西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31%,以拉薩為中心、以市(地)所在地為支點,以縣城、邊境城鎮、特色文化旅游城鎮為網絡的城鎮體系初步形成。
“自2005年第一條生產線投產以來,相繼研發出西藏鐵路、隧道、水電建設所需的低堿水泥、中熱水泥,適用于高原低溫、凍土施工的抗凍水泥和耐酸堿水泥也即將面世,改變了西藏不能生產特種水泥的歷史。”華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總經理倪衛東介紹說。2013年,該公司首次實現西藏本土生產水泥并銷往尼泊爾,樹立了由“輸血式援藏”向“造血式援藏”轉變的典范。
2019年,西藏水泥產量突破1000萬噸,增長19.4%。自治區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說:“今后將研究制定推廣裝配式建筑的配套政策和激勵措施,在邊境小康村住房建設、地震易發區房屋建筑和公共設施等項目中推廣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
自治區成立55年來,全區建材產業從無到有,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尤其是近幾年取得了明顯成效,初步形成了以新型干法水泥為主體,商品混凝土、新型墻體材料、石材、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為補充的建材產業體系。
自治區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西藏將“加快工業領域綠色體系建設。有效釋放水泥產能,大力推進區內地材規模開發應用,促進綠色建材業提質增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74個縣(區)2050個建制村全部通客車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的五年,也是西藏交通運輸事業特別是“四好農村路”發展最好最快的歷史時期。[詳細] -
圖說脫貧故事:第十三屆西藏珠穆朗瑪攝影大展開展!
經過幾年的不懈奮斗,到2019年年底,所有貧困縣(區)全部摘帽、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9300多元。[詳細] -
【都是一家人 共過好日子】西藏阿里地區、日喀則市脫貧攻堅見聞
新中國成立以來,西藏自治區在祖國大家庭的懷抱中,同呼吸、共命運,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短短幾十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成就,創造了跨越千年的人間奇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