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奔小康,阿里在行動
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昆莎鄉噶爾新村的萬畝人工草場上,翠綠間有成群的牛羊悠閑地吃草,希望在這片土地上孕育生長。
2011年,噶爾新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依托昆莎農牧科技示范園區,成立了康道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219戶624名群眾參股,主營鮮奶、酥油等奶制品。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合作社又先后發展出短期育肥、牧家樂、裝載機租賃、磚廠等多個實體經濟和項目。2019年,康道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收入達到199萬元,向219戶628名群眾發放分紅127萬元,人均2000元以上。合作社帶動全村35戶107名貧困戶脫貧,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
達次,曾是噶爾新村的貧困戶。過去,全家四口人都靠他外出打工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拮據。如今,達次與妻子都在合作社工作,一年下來有5萬多元收入。看著家里嶄新的家具家電和孩子臉上的笑容,達次感慨道:“要是沒有合作社的幫助,我們一家不可能過上這么好的日子。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合作社!”
達次家的變化,是今年以來,阿里地區聚焦全年脫貧攻堅工作目標,集中力量打好脫貧成果鞏固提升戰和深度貧困殲滅戰,統籌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一個縮影。
建立長效機制——
減貧工作扎實推進
今年,阿里地區明確93條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下發《阿里地區脫貧攻堅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工作任務分解表》《阿里地區2020年已脫貧群眾及邊緣戶動態跟蹤監測預警防返貧防致貧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分析發現和預警易返貧和易致貧人口情況。為扎實推動全年鞏固提升工作任務明確了主攻方向,奠定了堅實基礎。
圍繞促進貧困人口脫貧和貧困地區長遠發展,阿里地區公布《阿里地區貧困縣鄉扶貧產品目錄(第一批)》32種扶貧產品,向自治區申報扶貧產品7種。截至3月底,全地區消費扶貧行動累計實現銷售額117.49萬元,受益貧困群眾4694人。嚴格執行《阿里地區脫貧攻堅數據不精準倒查追責制度》,壓緊壓實脫貧攻堅數據精準責任,切實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該進則進、該退則退”,扎實開展第5次動態調整第三階段工作。與全區同步啟動普查試點工作,對噶爾、改則2個縣4個鄉鎮8個村(居)3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了入戶普查。
壯大特色產業——
穩定脫貧持續發力
為鞏固脫貧成效,截至目前,阿里地區共實施脫貧攻堅成效鞏固提升項目139個,其中基礎設施類項目102個,產業扶貧類項目19個,農牧民技能培訓類項目11個,生態崗位補償類項目7個,完成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工作的項目81個。扎實推進《阿里地區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落實落地,涉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17個,規劃總投資36.41億元,截至3月底,到位資金31.81億元,撥付資金28.7億元,完工186個。
制訂扶貧項目復產復工方案,建立產業扶貧項目周調度機制,指導扶貧項目有序復工復產。截至3月底,全地區已建成的73個扶貧產業項目已投入運營51個,其余22個項目將于4月底投入運營,14個續建扶貧產業項目、6個基礎設施類續建扶貧項目已做好全面復工準備,今年19個新建產業扶貧項目、102個基礎設施類新建扶貧項目于5月初開工。
瞄準小康目標——
短板弱項填平補齊
著力強化教育扶貧。堅持“本地集中精力辦小學、整合現有資源辦中學、異地借助優勢辦高中”的思路,大力實施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向2019—2020學年308名建檔立卡貧困大學生撥付兌現200萬元補助金,聘用144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為各學校工勤人員,完成25447名阿里籍學生、2120名教職員工和38名學生家長人員信息核查、健康動態跟蹤、疫情防控教育引導、線上互動教學、師生隔離觀察和返校等相關事宜。
深入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截至3月底,精準識別并按時搬遷入住貧困群眾2101戶7786人,搬遷入住率達到100%。加快推進3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十項提升工程”,各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完善。盯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41個產業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已全部開工建設,完工34個,41個產業項目投入運營后,預計帶動易地扶貧搬遷群眾4794人實現穩定增收,目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實現就業1246人。
加大貧困群眾轉移就業力度。截至今年3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轉移就業316人次,實現增收318萬元。安排553名地級、縣級領導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579名高校畢業生,通過公職崗位、企業崗位、援藏崗位和自主創業實現充分就業,開展400萬元以下、207個項目吸納當地農牧民轉移就業核查摸排工作,可吸納當地農牧民772人,吸納當地施工機械83臺,確定農牧民“以工代訓”轉移就業培訓基地50家。
做好社會兜底工作。建立完善社會保障兜底脫貧政策體系,切實把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扶實現脫貧的家庭,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內。截至3月底,全地區發放農村低保319戶、1038人補助金118.08萬元,428名特困人員補助資金390.9萬元,全地區有意愿集中入住特困對象入住率達100%。發放2973名困難殘疾人補貼資金595.3萬元,兌現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提標89.19萬元,兌現臨時救助資金116人44.4萬元。
強化健康扶貧工作。全地區“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數全部清零,“三個一批”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整體救治率穩定在100%。鞏固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7縣開展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上門隨訪服務1次。繼續深入開展地區人民醫院創“三甲”、地區藏醫院創“三乙”,完成噶爾、普蘭、日土、札達、改則、措勤6縣人民醫院創“二乙”。通過積極爭取自治區公開招錄和農牧區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的方式增加醫療技術人員,持續推進“萬名醫師下基層”項目,解決偏遠鄉鎮衛生院缺少醫護人員的問題,充分發揮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作用,加大基層全科醫生培養培訓力度。
嚴格落實生態補償。認真核查8大類生態崗位兌現情況,重新認定農村低收入人群標準提標后享受生態補償脫貧崗位人數為20613人,確保全地區生態崗位人崗相適。今年1月,地區財政下達各縣生態補償脫貧崗位資金7735萬元。
積極推進黨建促脫貧。堅持精準結對抓幫扶,按照“一次安排、一包到底,不脫貧不脫鉤”總體目標,安排33名領導干部包縣包鄉鎮,地(中、區)直82家單位2758名黨員干部結對幫扶1305戶4968名貧困群眾。駐村工作隊全員到崗履職,深入一線,切實抓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阿里札達縣札布讓依托旅游資源,讓群眾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大河經處多綠洲,綠洲之畔是藏家,藏家之上為土塬,土塬斷崖有古跡。小何家住湖南,來古格游覽不下四五次,每次都住金珠德吉家。[詳細] -
記者手記:易地搬遷好不好,他們才有發言權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是真正意義上的高天厚土,也是眾多人難以抵達的“詩和遠方”。[詳細] -
西藏阿里各縣電商扶貧工作成績斐然
近年來,阿里地區各縣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突出特色”的原則,強化電商扶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創新電商扶貧模式,帶動群眾增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