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致富帶頭人德吉無色:巧手編織致富路
每日清晨,在西藏日喀則崗巴縣昌龍鄉乃村,伴著悠揚的歌聲,織布機“扎扎”作響,響徹整個村莊。格桑梅朵手工編織廠房內,德吉無色正帶領乃村婦女們開始一天的編織工作。
德吉無色年輕時在家務農,但因海拔高、氣候寒冷,農作物種類少、產量低,加之家中無其他勞動力,生活窮困潦倒,成了村里有名的貧困戶。后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德吉無色一家被納入低保,生活總算有了基本保障。
靠低保生活總歸不是長久之計。2004年,26歲的德吉無色決定帶著母親前往日喀則地區闖一闖。靠著自己的勤勞努力,德吉無色開起了一家甜茶館,雖然忙碌,但生活有了奔頭,日子越過越紅火。也是在這里,德吉無色與丈夫次仁相識相知,并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經過幾年奮斗,德吉無色一家的生活有了明顯起色,她主動到鄉政府申請退出低保戶。“脫貧不僅要靠好的政策,更要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自力更生,才能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脫貧后的德吉無色還有了更大的夢想,“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帶著鄉親們一起走上致富路。”
2017年,德吉無色決定從自己拿手的手工編織入手,開始創業。在昌龍鄉黨委、政府多方面的協調支持和自治區婦聯駐乃村工作隊的大力援助下,德吉無色自籌資金12萬余元,經過一年的努力,正式成立了崗巴縣昌龍鄉格桑梅朵手工編織農牧民專業合作社。
“不但要讓自己脫貧,還要帶領全村單親家庭婦女、建檔立卡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創立之初,合作社聯合駐村工作隊組織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了為期17天的手工編織技能培訓,從捻線、染色到編織,德吉無色和其他學徒一樣,守在織布機旁側耳聆聽,認真學習。
為了打開市場,德吉無色每天去縣城推銷自家產品,努力擴大銷售渠道。晚上,她努力鉆研手工編織技藝,四處拜師學藝,嘗盡了創業的心酸與苦澀。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合作社營業額達到35萬多元,帶動當地婦女16名,工資兌現近16萬元,向貧困群眾發放慰問金和慰問物品價值3萬元。
談及未來,德吉無色自信滿滿:“下一步,我計劃擴大合作社規模,豐富產品種類,努力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多做點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日喀則市醫保局“六實”工作法推動扶貧問題整改
近期,在醫療保障扶貧問題整改中,日喀則市醫療保障局全力推行“六實”工作法,充分發揮醫療保障托底作用,集中力量向最后的貧困堡壘發起“總決戰”。[詳細] -
“智慧書包”助力脫貧攻堅文化惠民
近日,由西藏自治區圖書館、山南市文化局、山南市圖書館共同舉辦的“智慧書包”助力脫貧攻堅文化惠民活動來到了山南市浪卡子縣多卻鄉。[詳細] -
抱團發展闖新路
加入合作社前,塔爾巴家只有1間60平方米的房屋,家中4口人,全靠牧業為生,年人均收入只有700元,日子過得非常艱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