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三農”領域短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要把‘三農’工作擺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統籌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把農業基礎打得更牢,把‘三農’領域短板補得更實。”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西藏糧食、肉奶、蔬菜等主要農產品連年豐收,產量屢創新高,青稞安全得到絕對保障,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處于歷史最好水平,牢牢穩住了農牧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地位,“三農”壓艙石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但短板依然明顯。在去年召開的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區黨委結合西藏補齊全面建成小康“三農”領域短板實際,提出了關系農牧民生產生活的“十項惠民措施”,這是自治區黨委、政府集中資源、強化措施,堅決補齊“三農”短板的有力舉措。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實施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戰略,正確處理好“十三對關系”,集中資源、強化保障、精準施策,加快形成農牧區良性發展機制,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切實補齊“三農”領域短板。
補齊“三農”領域短板,要做好農牧業提質增效大文章。西藏農牧產業發展到現階段,面臨著一系列新情況新機遇,必須改變那些粗放式的發展方式,加快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不斷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以青稞、牦牛為重點的農牧業特色產業,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把擴大供給和提高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實現糧食產量穩中有增,有效提升禽蛋肉奶、蔬菜等主要農產品供給水平,既注重農畜產品“量”的增加又注重“質”的提升。要針對西藏現代農牧業發展中存在的“軟肋”,精準謀劃產業發展,深入推進農牧業結構調整,著力解決農牧業生產科技含量不高、農畜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緊緊依靠產業化、機械化、規模化、科技化、合作化,推動西藏農牧產業轉型升級。
補齊“三農”領域短板,要把促進農牧民增收作為重中之重。實現農牧民增收目標,是西藏全面小康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脫貧攻堅的關鍵。收官之年,必須加大工作力度,抓好自治區關于促進農牧民持續增收意見的貫徹落實,對焦目前增收點,找準未來潛力點,發揮自身優勢點,提高靶向精準就業質量,深挖工資性收入增長潛力,堅定不移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繼續穩固農牧民增收基礎,保障農牧民種養業基本收益,不折不扣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繼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的收入,確保實現13%的增收目標。
補齊“三農”領域短板,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要立足西藏歷史進程和自身發展實際,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困難麻煩由政府解決、把方便實惠送給群眾,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要正確處理好城市發展與提高農牧區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的關系,加大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堅決補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供水保障、人居環境、教育、醫療衛生服務、社會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生態環境服務等方面“三農”領域短板,生產生活等方面的硬件短板要補齊,社會治理方面的軟件短板也要補齊。把“三農”領域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一些,不斷鞏固提升好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切實提升農牧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農固本,務在求實。脫貧質量如何,全面小康成色怎樣,是“三農”工作的“試金石”。我們既要集中精力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更要謀劃長遠,扎實補齊“三農”領域短板,唯有如此,脫貧攻堅成果才能獲得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才能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山南市發揮項目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群眾增收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項目建設中,西藏山南市積極發揮項目輻射帶動作用,吸納當地群眾就業,促進群眾增收。 [詳細] -
西藏山南市扎囊縣駐桑耶鎮前達村工作隊“四個到位”沖刺脫貧攻堅“最后一百米”
連日來,西藏山南市扎囊縣駐桑耶鎮前達村工作隊,堅持“四個到位”,做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奮力沖刺脫貧攻堅“最后一百米”。 [詳細] -
旦增卓嘎:“靠雙手脫貧最踏實”
人勤春來早,萬事日相催。近段時間,每天早上天剛亮,旦增卓嘎就開始為自家的燒烤店忙碌起來,準備食材、打掃衛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