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市尼木縣特色產業促民增收 鄉村奏響群眾致富新樂章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尼木縣針對自然條件差、地理位置偏遠、資源稟賦不足的實際,在產業扶貧上靶向施策,大力發展藏香制作和民族服飾縫紉等,為當地群眾搭建了交流、學習、合作的平臺,讓鄉村產業發展的“大拳頭”變得強勁有力,為做優特色產業、延伸產業發展鏈條、促進農牧民脫貧致富闖出一條新路子。
清晨的尼木,有著獨有的安靜、祥和。在該縣吞巴鎮吞普村村委會,寬敞明亮的縫紉車間里,十幾臺白色縫紉機已開始轉動,伴隨著噠噠噠的聲音,該村致富帶頭人央啦正帶領著婦女在機器前飛針走線,忙著制作民間藝術團的演出服裝。另一邊,兩名婦女正手拿五彩絲線和布料手工縫制香包,大家熱情的工作勁頭,構成了一幅“不等不靠”“勤勞致富”的美麗畫卷。“以前我在家照顧小孩,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來源,到這個合作社以后,一方面可以學技術,另一方面可以掙工資,生活也變好了。”尼木縣吞普村村民鐵吉說。
2019年年初,吞普村投資52萬元成立了吞普村農民婦女專業合作社和吞普村便民超市。得知這一消息后,原本在拉薩經營服裝生意的吞普村村民央啦帶著設備和手藝返鄉,受村“兩委”邀請,承擔起了合作社和超市的運營工作。在超市里,正在選購生活物品的尼木縣吞普村村民米瑪說:“以前我們村里買東西不是很方便,現在我們這里開了便民超市,買什么東西都很方便,物品也很豐富。”
如今,在央啦的帶動下,當地婦女積極轉變觀念,學知識,學技術,掌握技能,不斷充實、提高和完善自己。去年,該縫紉合作社共帶動13名當地婦女就業增收,合作社總收入達25萬元,兌現員工工資13萬元,便民超市營業額3萬余元。“以前在拉薩做縫紉,后來跟村委會商量后共同在吞普村經營合作社,吸納村里的無業人員就業,讓他們在這里學習縫紉技術。”對于今后的計劃,央啦說,“我希望將來能擴大合作社規模,吸納更多的當地婦女,讓人人都能就業增收。”
尼木縣吞巴鎮是水磨藏香之源,其中,吞普村制作藏香戶118余戶,有傳統藏香手工藝專業制作人285名。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發展集體經濟、形成產業合力,2017年,以有意愿的貧困戶出資入股、黨員致富帶頭人帶動發展的形式,尼木縣吞巴鎮吞普村藏香公司正式運營,2017年至2019年3年間帶動了該村14戶貧困戶脫貧增收。在藏香公司,村民洛追一邊制作藏香一邊告訴記者:“以前我做藏香都在家里,那個時候原料少,沒什么銷售渠道,自從加入公司后,工作量大了工資也高了,一個月有4000多元工資,我們奔小康的信心也更足了。”
去年,吞普村藏香公司轉變模式,由當地致富帶頭人米瑪洛追負責公司運營。米瑪洛追是村里遠近聞名的手工藏香制作藝人,
也在經營藏香廠,他利用自己的銷售資源,積極推廣該村“宇拓藏香”擴大銷量。去年,該公司為村里相對貧困的9戶村民分紅36000元。 “以前,藏香公司收入一年只有4萬多,現在通過我自己帶頭,將一年的收入提高到20萬元。”尼木縣吞普村致富帶頭人米瑪洛追自信的說,“下一步,我要繼續擴大藏香公司的規模,我有信心幫村里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繼續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
目前,尼木縣吞巴鎮吞普村通過特色產業發展,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增收,也激勵了存在“等、靠、要”思想的群眾靠一技之長和勤勞的雙手過上幸福生活。尼木縣吞普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格來介紹,去年該村通過藏香公司和婦女縫紉合作社,實現就業人數21人,帶動增收15萬余元,下一步,吞普村將繼續做大做強本地特色產業項目,計劃增收20余萬元,讓群眾通過本地的特色產業,增收致富。
據悉,“十三五”初,尼木縣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259戶5018人,貧困發生率16.23%;近年來,該縣落實好“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著力轉化資源優勢為優勢資源,發展藏香文化產業、藏雞產業等,2018年9月28日全縣實現整體脫貧摘帽。去年,尼木縣實現藏香產值4100萬余元;大力實施“五年十萬蛋雞工程”,投入使用規模化養殖點4個,半舍飼集中養殖藏雞54500余羽。藏雞原種保護育種基地原種藏雞存欄15000余羽。尼木縣扶貧辦主任尹小芬介紹,尼木縣將按照現代尼木三步走以及四產業三園區的發展布局,大力實施產業促增收行動,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效,堅決確保高質量的完成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和全國一道奔小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把貧困戶聚在蔬菜產業鏈上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白朗縣堅持把貧困群眾聚在產業鏈上、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不斷建立綠色蔬菜產業與農牧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詳細] -
僜人阿胖的“僜香豬”
放眼林芝市脫貧攻堅各大“戰場”,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一個個民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張張笑臉洋溢在各族群眾的臉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