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來臨,拉薩卻下起了小雪,稀稀疏疏、斯斯文文的,仿佛刻意控制著動靜,不想打擾寂靜的城市。習慣了大太陽的日光之城,以另一種方式展示著雪域圣城之美,以白雪皚皚、銀裝素裹之姿迎接著即將到來的藏歷木蛇新年。
我家在農村,小時候在農村過年,總是盼啊盼的。盼著能早點穿上嶄新的衣服,盼著過年的熱鬧場景,一年一次,顯得珍貴又難忘。
每年藏歷新年來臨之時,全家人開始忙碌起來,給家里犄角旮旯的地方進行一次大清掃,把過去一年的霉運通通清掃干凈,一家老小要購置新衣服,給家里采購一些新硬件,然后制作“切瑪”,把五谷斗里的糌粑和炒麥粒換成新的,炸制“卡賽”點心,在客廳鋪上嶄新的“卡墊”,把家捯飭得溫馨又充滿年味兒。雖有點忙碌,但被新年的喜慶氛圍所感染,小時候的我也不覺得乏累。
藏歷臘月二十九晚上的“古突”要制作面疙瘩,面疙瘩里包了石頭、羊毛、辣椒、木炭、瓷片、硬幣等物品,還用面團制作出太陽、月亮、方塊以及九個尖尖突出的形狀,都有不同的說法,寓意有好有壞,吃到代表性格綿柔的羊毛、帶來財運的硬幣、溫暖普照的太陽等寓意好的面團,大家歡呼叫好;吃到代表刀子嘴的辣椒、心黑的木炭、好吃懶做的瓷片等寓意不好的面團,就要罰酒;吃到九個尖形狀的面團是最不好的,寓意陰晴不定的多面人,是不靠譜的代表,誰吃到了,就要罰用銀碗喝上九杯。每次獎懲都有家里的長者監督,圖的就是熱鬧和開心,現在想到那些畫面,心里也暖暖的。
小時候的我特別饞,總是期待初一中午能吃上剛出鍋的羊頭,熱氣騰騰的。不管是大人小孩,每個人都有半個羊頭。我特別喜歡吃羊舌,長輩說吃羊舌嘴巴會變得利索,有時還要搶著大人的羊頭吃,沒吃完的羊頭放著,第二天中午就繼續熱著吃。
午飯時家人圍坐一桌,吃著豐盛的午餐,聊著家長里短,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客廳中間的錄音機,播放著喜慶、歡快又好聽的歌曲。吃完飯要喝“蘇修”,在銀碗里斟滿新年釀制的青稞酒,在長者規定的時間內飲下。現如今,大家都改喝啤酒了,少了幾分喝青稞酒的傳統儀式感。吃完午飯,開始玩骰子,或者藏牌,四個人在方桌上一決高下,輸者罰酒,直至投降。晚上在四柱八梁的客廳里,齊聲唱著祝酒的歌曲,跳起歡快的舞蹈,扎念琴彈出過去的豐收,踢踏舞跳出對來年的憧憬。連著幾天,天空蕩漾著琴聲、笑聲、祝福聲。
以前,年味是家人圍坐、彼此交流的幸福,是舉家歡騰、闔家歡樂的熱鬧。
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遠離家鄉成了異鄉人,對熱鬧沒有了更多的渴望,反而更偏向于安靜舒緩的生活方式。現在的年味兒,是辛勤忙碌后的悠閑休憩,是靜謐享受的假日時光,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是年味兒,一家團圓、樂樂呵呵也是年味兒。
當然,傳統不能丟下,備好年貨,炸好“卡賽”,買好新衣,門口掛燈籠、兩邊貼對聯,把家布置一新,屋頂插上隆達,“拉加咯”,祈愿新年行大運、保安康。偶爾,親戚間約定走動,帶上彼此的祝福,備上一桌好菜,用心品嘗美食,電視里滾動播放著藏歷新年晚會精彩的歌舞表演,紅酒、白酒、啤酒、飲料,各自選擇喝點,大家圍坐一桌,吃好、喝好、心情好,就是最美好的年味兒。
一年又一年,年味從未變;一年又一年,年年皆歡愉。
新的一年,扎西德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