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云天湖公園一角。
拉薩云天湖公園北側,工人在給樹苗澆水。
晚上,人們在拉薩云天湖公園中心籃球場打籃球。
走進拉薩云天湖公園,仿佛置身于一幅絕美的畫卷之中。遠處,是湛藍的天空、皚皚的雪山與雄偉的布達拉宮相互映襯,美不勝收。眼前,湖水明凈。而園中的旱溪在不同的季節呈現出不同的風貌,雨季時溪水潺潺,旱季時沙石裸露,形成獨特的景觀。它不僅為公園增添了一份自然的韻味,還成為了孩子們嬉戲玩耍的樂園。
家住拉薩文創園區的市民次央每到傍晚便帶著孩子到拉薩云天湖公園散步,一家人漫步在蜿蜒的小徑上,感受微風拂面的愜意,聆聽鳥兒歡快的歌聲。她說:“特別高興家門口有這樣的公園,孩子能多接觸自然,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
拉薩云天湖公園不僅僅是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更是拉薩市在海綿城市發展道路上的一次探索和成功實踐。
拉薩云天湖公園是拉薩市首次引入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的開山之作。中材克普(北京)生態環境有限公司總經理隋艷利作為環境修復專家,在這個項目中,他應用了自己研發的“土壤中固體廢物的檢測取樣裝置”“圍欄欄桿固定座體”“圍欄立柱連接件”等專利技術,保障了良好的透水吸水性能,緩解排水系統的壓力。同時,下沉式綠地和雨水花園等設計理念也充分發揮了匯聚并吸收雨水的作用,通過植物、沙土的綜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凈化。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該公園成為拉薩海綿設施最豐富多樣的海綿型公園之一,不僅提高了公園的生態效益和環境質量,還為拉薩市的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經典范例。
作為拉薩市海綿城市示范建設重點項目,拉薩云天湖公園在施工與建設中融入了海綿城市建設設計理念,借助南高北低的自然坡度,巧妙運用自然的力量,通過采取生態湖池、旱溪駁岸、透水鋪裝、下沉綠地、雨水花園、生態植草溝和屋頂綠地等海綿設施,實現了雨水的自然滲透、收集、儲存、凈化和回收利用。這不僅有效地緩解了城市內澇的問題,更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持續的生機與活力。
“公園建成后,場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可達到85%,下凹綠地及調蓄水體等海綿設施共可調蓄雨水約2.8萬立方米,可充分利用云天湖蓄集的雨水進行植物灌溉、公廁沖洗等?!彼迤G利告訴記者。
中材克普(北京)生態環境有限公司以綠色發展為引領,把握拉薩市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土質疏松的特點,優化工程設計,根據拉薩市具有充足日照能量的特點,將園區原設計的市政用電單一樣式路燈優化為市政用電和太陽能發電兩用樣式,還創新引入了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實現項目運行每年節約用電5000度,雨季蓄水節水3萬立方米的節水成果,得到了建設方的一致認可,同時入選了拉薩市首批踐行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的重點工程。
“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我們一方面響應全社會關注的環保問題,力求將基礎研究與社會需求結合到一起。另一方面從專業長遠發展的角度,深入探索解決更多行業內的瓶頸問題?!彼迤G利說,我們將科研成果切實扎根到土里、水里、空氣里,用更專業的環境修復技術不斷開創環境治理的新局面、新高地。
近年來,拉薩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探索海綿城市建設實施路徑,著眼于區域流域,統籌治理城市洪澇,努力打造“會呼吸的海綿城市”。拉薩市易受季節性降雨等天氣影響,短時強降雨頻繁發生,外加城市地形、下水管道網絡復雜且管徑偏小等問題,導致拉薩市部分路段低洼處短時路面積水時有發生。早些年,拉薩市民對于趟水出門深有感觸,這幾乎成了雨季市民出行時的一塊心病。
為綜合解決目前拉薩市面臨的問題,提升城市建設綜合保障能力,加強排洪防澇體系,拉薩市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特別融合了“海綿+”的理念,從5月中旬開始對12條道路進行改造,并融入海綿城市理念,將增加雨水主管、污水主管、排水主管、檢查井,完善排水通道,大力改善城市的污水、雨水收集能力,加強市區管網排泄防澇體系,不僅如此,人行道也將加入綠化樹池、透水混凝土等海綿類工程,拉薩排水功能顯著提升。
海綿城市也被稱為“會呼吸的城市”,是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具有良好彈性,作為一種新的城市發展理念,海綿城市突破了傳統“以排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手段,實現城市良性水循環,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