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周日的上午,在自治區群藝館的排練廳總會準時響起悠揚的藏戲唱腔。在少兒藏戲唱腔培訓課上,17歲的德吉白珍身著傳統藏戲服飾,時而專注聆聽指導老師巴桑的唱腔示范,時而轉身為學弟學妹糾正動作。這位來自拉薩的少女,用8年時光深耕藏戲表演,在藏戲藝術的舞臺上綻放光芒。
2015年,還在讀小學三年級的德吉白珍偶然被同學哼唱的藏戲旋律吸引,從此與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結下不解之緣。在母親次仁格桑的支持下,她走進自治區群藝館的免費培訓課堂,師從巴桑、普瓊兩位藏戲名師。
藏戲唱腔獨特的發聲技巧、復雜的韻律,曾讓初入門的德吉白珍屢屢受挫,尤其是高音部分的聲腔轉換,成為了她面前的“攔路虎”。但這位倔強的姑娘不怕困難,每天清晨五點起床練聲,課間在教室角落揣摩身段,周末泡在排練廳打磨技藝。三年寒暑的堅持,讓她不僅突破了聲腔難關,更在學業與藝術之間找到了平衡。
2018年6月,德吉白珍迎來藝術生涯的重要時刻。在結業典禮上,她首次獨立完成藏戲唱腔與身段的舞臺呈現。此后,她活躍在各類藏戲展演舞臺,將《卓娃桑姆》《蘇吉尼瑪》等經典劇目演繹得韻味十足。2022年,她憑借藏戲《蘇吉尼瑪》唱腔選段的精彩詮釋,摘得第二十六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最高榮譽——“小梅花”稱號。
在母親次仁格桑眼中,女兒的蛻變不僅體現在藝術成就上。“以前靦腆內向的孩子,如今變得自信開朗,藏戲教會她堅持與熱愛。”而在巴桑老師看來,德吉白珍身上具備藝術天賦,也有很強的傳承使命感:“她對藏戲聲腔的敏感度極高,更難能可貴的是日復一日刻苦鉆研,現在她已成為培訓課堂的得力助手,是藏戲傳承的希望之星。”
自治區群藝館的免費培訓體系,為像德吉白珍這樣的普通家庭孩子打開了藝術之門。從興趣萌芽到專業綻放,德吉白珍的成長軌跡,不僅是個人藝術追求的實現,更見證著非遺傳承體系的創新發展。
如今,德吉白珍正用青春的力量讓古老藏戲煥發新生,在守護文化根脈的道路上,繼續譜寫屬于新時代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精彩華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