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對口支援西藏30周年。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自2012年就業援藏工作啟動以來,17個省市、78個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27家中央重要企業對口支援西藏,幫助老百姓既能在“家門口”就業,也能走出去闖出一番新天地。
這是一場特殊的視頻會議,是拉薩林周縣組織的高校畢業生赴蘇州“組團式”就業援藏經驗交流會。視頻一端是第三批即將出發的畢業生們,另一端是前兩批已經在江蘇蘇州就業的藏族大學生,大家暢所欲言。
“組團式”區外就業新模式,通過優化區外就業政策、強化就業援藏崗位對接、提供優質服務等舉措,拓寬了就業渠道。鼓勵一家援藏企業或一個產業園區提供多個就業崗位,同時提供就業技能培訓,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問題。
8月19日,在蘇州市對口支援林周縣前方工作組的協調安排下,林周縣和蘇州市吳江區、高新區的人社局簽訂了就業合作協議。8月底,第三批21名林周籍高校畢業生將趕赴蘇州“組團式”就業。
而第二批在蘇州就業的強巴扎西,現在已是蘇州高新區一家電子企業的技術工人,入職即將滿一年。
目前,已有42名林周籍高校畢業生在蘇州就業,有的月收入超7000元。
江蘇省第十批援藏干部、拉薩市林周縣委常委、副縣長陳佳鈞表示,當地的大學生在蘇州就業有非常良好的工作前景。他們希望有這樣一個示范和帶動作用,通過他們的成功經驗,來鼓勵更多的林周籍的大學生能夠去勇于去挑戰自我,去適應新的環境。
這種“組團式”就業援藏從2020年開始,由湖北黃石市援藏工作隊在山南市曲松縣率先開展。藏族小伙洛桑旦增大學畢業后,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去了黃石從事金融服務工作。2024年7月,他與同在黃石工作的藏族姑娘片多訂了婚。
除了江蘇、湖北,安徽、重慶等省市也積極展開“組團式”就業援藏。目前,援藏省市已建成35個“組團式”市場就業基地,以工作生活和服務相對集中的方式,幫助更多西藏籍高校畢業生區外穩定就業。
除了走出家門“看世界”,挖掘“家門口”的就業潛力,尤其是培育做強民族地區特色勞務品牌,也是援藏干部們的著力點。
在日喀則市仁布縣,亞德細褐布料傳承千年,其服飾制作工藝歷史悠久。但因為缺少生產場地、建設資金等問題,產業一直沒有實現規?;l展。
從2021年開始,黑龍江省援藏工作隊陸續投資2900萬元,建設了12000平方米的仁布縣特色產業孵化園。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通過“培訓—就業—孵化”一體化設計,生產亞德細褐羊毛織品,讓480名當地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產品銷往甘肅、青海、四川等地,年產值達到2000萬元以上。
在湖南長沙市對口支援的山南市貢嘎縣,2023年4月建成落地的高原食品加工產業園2024年產值預計超過3億元,已累計解決當地農牧民和大學生就業人數超過200人。
同時,為了更好地幫助當地群眾就業,西藏還依托智慧化招聘平臺,已與全國19個省市就業崗位實時共享,打破了地域、空間的限制,實現了招聘“一平臺、全區共用、全國共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