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卓瑪(左一)參加西藏自治區婦女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時與其他代表合影。
圖為西藏他喜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西藏卓番林文化有限公司主理人卓瑪。
圖為俞敏洪(右一)來到西藏卓番林文化有限公司參觀。
圖為卓瑪(左一)與基層婦女探討產品銷售問題。
圖為卓瑪在基層調研。
圖為卓番林的產品備受客戶青睞。
圖為卓瑪向大學生和農牧民創業者分享創業經驗。
近日,俞敏洪一行人來到西藏卓番林文化有限公司參觀。卓番林主理人卓瑪自信而簡潔地介紹著自己的公司和團隊:“卓番林是一家深耕西藏多年的手藝文創賦能公司,通過生產可持續的環保產品,培養西藏鄉村女性的才能和創造力,喚醒鄉村女性的經濟獨立和自信心,利用鄉村女性的力量給企業帶來生命力,從而打造家門口的工作坊。”
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卓瑪,用堅持與奮斗開啟自己的創業故事,展現了她對家鄉的深厚情懷和對社會的責任感。2019年,她被評為西藏自治區“三八”紅旗手。
2007年,卓瑪從北京大學畢業,應聘到北京一家藏藥企業。在公司上市籌劃過程中,她見證了公司的成長,看到公司的壯大。
幾年后,卓瑪主動要求調往公司西藏分部。在工作中,她發現拉薩的小微企業找不到專業的咨詢公司,薪酬體系、組織架構等專業問題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非常不利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適逢“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熱潮,卓瑪有了創業的想法,她想將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用咨詢公司的方式,反哺給西藏的小微企業。
2017年,36歲的卓瑪開始創業,帶領一幫剛畢業的大學生,成立了西藏他喜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公司開張后的第一單生意,就是為朋友的公司設計薪酬體系,但等待卓瑪的卻是“開門黑”。
“薪酬體系做出來后,我接到了朋友的電話,她劈頭蓋臉地質問我有沒有調查過她公司的用人情況,做出來的方案完全不適合她的公司。”現在回憶起這些,卓瑪仍覺得不好意思,“其實當時就是微調了一個國際通用模板做出來的方案,從沒想過這套東西只適合成熟的大公司,不適合小微企業。”
好友的責怪讓卓瑪意識到,要做服務于西藏當地企業的咨詢公司,不能只當寫字樓里端著咖啡、踩著高跟鞋的“高級白領”,而是應該俯下身子,去調查、走訪。
為了更好地了解西藏當地企業的需求,卓瑪和團隊深入基層,進行實地調研,掌握了更接地氣的第一手資料。
“通過類似的基層調研,我徹底明白了在西藏做調研工作必須要深入基層,來到田間地頭,用最接地氣的辦法溝通。”卓瑪說。
在基層,卓瑪發現了實地調研的魅力。調研中,她還結識了許多心靈手巧的藏族女工,她們能編織許多帶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手工藝品,卻苦于無銷路。
卓瑪心想,如果能通過“手藝研究+手作體驗+手藝培訓”的商業模式,開一家民族手工藝品店,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擁有一份只屬于西藏的伴手禮,還能解決婦女的就業問題,一定很有意義。
2019年,西藏卓番林文化有限公司投入運營,作為自治區級創新孵化平臺,卓番林依托文化、旅游主題,通過數據化、IP化、時尚化、市場化、產業化的新型模式,鏈接全球優質資源,搭建合作平臺,建立起一個開放完整的數據庫系統,收錄西藏各地手藝人的作品,向全球展示著西藏手藝人的技藝。
在此過程中,卓番林還打造了20余個民族手工藝“工作坊基地”,為婦女建立了“阿佳學堂+社區工廠”模式,帶動300多人實現了就業,讓西藏民族手藝人不離家鄉就有不錯的收入。
“近些年,在政策的支持下,公司也嘗試給許多西藏文化的文創產品提供產銷平臺,效果還不錯。”卓瑪說,“如今在拉薩市區,我們還開了一家線下店,專門出售當地農牧民手工制作的文創產品,相信前景一定會越來越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