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喀則感受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日喀則藏語稱“溪卡孜”,意為土地肥美的莊園,是藏文化發祥地之一。
9月7日,參加“省級黨報總編輯西藏行”主題采訪的媒體人深入日喀則市,一睹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底蘊,一探文物保護利用究竟。
日喀則是歷史文化名城,扎什倫布寺、薩迦寺負有盛名;迥巴藏戲、江嘎爾藏戲、湘巴藏戲等傳承已久;堆諧、洛諧、甲諧等民間歌舞獨具韻味;藏刀、藏香、唐卡等非遺項目琳瑯滿目。在扎什倫布寺,一件件文物生動展現著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胡漢昌感慨道:“此次西藏行讓我感觸很深。西藏的文物保護工作做得很到位,努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自覺承擔起守護歷史文脈、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使命,推進文化強區建設步伐穩健。”
博物館是城市的“會客廳”。近年來,日喀則市堅持保護、傳承、利用并舉,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全面加強文物、非遺等保護和研究,努力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在日喀則博物館,大家認真聽取講解,了解日喀則的壯美景觀、悠久歷史和多彩民俗。“日喀則是山美水美的城市。參觀了日喀則博物館后,我有了新的認識。它還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這里各民族一家親的氛圍濃厚、愛國主義的群眾基礎深厚,尤其是歷代班禪對民族團結作出的貢獻,讓我印象深刻。”廣西日報社記者康安感嘆道。
聽了日喀則市文物保護管理相關情況的介紹后,大家紛紛表示,文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永存不朽的記憶載體。西藏在加大文物保護力度的同時,積極釋放文物價值,真正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群眾精神生活,豐富了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古村有支“黨員文物保護隊”
林芝市工布江達縣錯高鄉錯高村位于巴松錯景區盡頭,村落完整保留了半木半石以及全石結構的藏式傳統民居,村子里的民居建造就地取用當地木材、石材,采用榫卯結構,不用一釘一鋸。[詳細] -
日喀則市吉隆縣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專題培訓
近期,日喀則市吉隆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組織開展2023年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專題培訓,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創新發展、走深走實。[詳細] -
山南市措美縣中學編排“熱巴吉念”元素課間操
近日,在山南市措美縣中學的操場上,課間操被跳出了新花樣 ,全校學生聚在操場、擺動舞姿,共跳“熱巴吉念”元素課間操,場面震撼人心,令人賞心悅目。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