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師“組團式”幫扶11縣 為鄉村振興注入教育力量
北京基礎教育領域教師在內蒙古、青海的11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教育幫扶工作。 北京市教委供圖
北京基礎教育領域的84名干部教師,陸續抵達內蒙古自治區和青海省的11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為當地教育高質量發展增值賦能。
84名教師走上鄉村振興第一線
12月16日一大早,內蒙古扎賚特旗音德爾第三中學副校長胡小蒙就起來備課了,因為當天上午有6節青年教師線上匯報課,這是他在新學校參加的第104次聽評課。受疫情影響,學校除畢業年級線下上課之外,其他年級仍繼續開展線上教學。
胡小蒙是北京市第十二中學副校長,是北京市選派的“組團式”教育人才幫扶團隊成員之一,于7月27日來到音德爾第三中學擔任副校長。在負責教學管理工作之外,他還主動承擔起每周為高一年級一個班上8節化學課的任務。“助力青年教師成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好每一個孩子,是我的重要職責。”胡小蒙說。
為落實好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開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今年5月初,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等部門堅持首善標準,聯合組織選派了84名政治素質好、作風扎實、教育教學和管理經驗豐富的教育人才,分批赴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的11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教育幫扶工作。
北京基礎教育領域教師在內蒙古、青海的11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教育幫扶工作。 北京市教委供圖
像胡小蒙一樣,北京市此次選派的20名校長大部分來自北京四中、陳經綸中學、北京市十一學校、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等知名學校。在64位中層及專任教師中,近七成年齡在35歲至50歲之間,正值年富力強、思維活躍的業務精干階段。
根據中組部、教育部要求,北京市向每所被幫扶學校選派1名校長、5名左右中層管理人員及專任教師。其中,校長幫扶時間為3年,中層管理人員及專任教師幫扶時間為2年。
以教學為抓手培養“帶不走的隊伍”
參加“組團式”教育幫扶工作的老師們把課堂當做“主戰場”,努力幫助當地學校邁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步。
音德爾三中剛恢復高中部未滿三年,高中教師來源多樣,隊伍相對年輕。北京派出了包括胡小蒙在內的5位教師來校幫扶,老師們除了承擔教學任務和擔任著不同年級的備課組長,每個人還帶了1至3名徒弟。
為加強新教師培養,胡小蒙在學校“青藍工程”的基礎上,成立“青年教師論學班”,促使青年教師形成學習與實踐共同體。他還通過推動青年教師講示范課、跨學科聽課、微課題研究等方式,引導實現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提升每一堂課的質量,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是每一位北京援派老師心中時刻謹記的目標。”胡小蒙說。
合理調整新教材授課順序,分享教學設計及優質資源;對比2022年高考全國乙卷與北京卷,提出前瞻性建議;與學校密切配合,為選課走班、教學管理、組織考試等工作出謀劃策……在通遼市庫倫旗第二中學,北京市密云區第二中學的幫扶團隊同樣憑借高水平教學贏得了學校師生的高度認可。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北京市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有利于消解縣域之間的教育不平衡,促進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將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實現鄉村振興進行了有效銜接。
借力“大團隊”推動教育生態優化
在內蒙古科爾沁右翼中旗擔任巴彥呼舒第三中學校長的北京市一零一中學黨委副書記李鐵軍,特別邀請中央黨校專家“云端”講授了內容為“青年與信仰”的主題黨課,為師生們帶來一場心靈的洗禮。
巴彥呼舒三中是旗內唯一一所漢語授課高中學校,近年來優質生源外流現象嚴重,再加之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教師長年短缺,使得原本優良的教學質量逐漸失去了競爭力。
面對學校生源、師資和經費等問題,李鐵軍一邊幫助學校苦練教育教學內功,制定五年發展規劃和“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綜合改革方案,一邊聯系爭取旗委旗政府、北京一零一中及愛心企業的支持,同時積極推動興安盟優化高中招生政策,呼吁開辟旗內招才引智“綠色通道”。目前,這些努力已初見成效。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已經與該校簽署了結對協作協議,將從教育、教學、教科研等11個方面展開深度幫扶。
在此次“組團式”幫扶工作中,北京多位校長、教師有針對性發展規劃以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還有多位校長被派往當地職業中學,帶領援蒙團隊和當地學校干部、教師一起,為當地職業教育發展增值賦能。
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項目顧問委員、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校長陸云泉表示,“組團式”幫扶并不是支教干部教師個人在努力,他們所在區、市和派出學校,也在結合受援學校需求給予點對點的支持,通過努力優化當地教育生態,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2014年北京市率先成建制教育援藏,開創“組團式”援助的先河,并逐步探索形成了前方帶隊伍、后方作支撐、創新抓供給的“組團式”支教模式,已成功運用于對口支援西藏拉薩、新疆和田和青海玉樹。
長期關注教育精準幫扶工作的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認為,北京市首創并被廣泛推廣的這種“組團式”幫扶模式,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引領下的中西部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盛德勵耘 譜寫新華章——北京師范大學師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日前,由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舉辦的“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二十講”首場講座舉辦。中國文藝評論(北京師范大學)基地揭牌儀式暨“文化自信自強與中華美學精神”學術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詳細] -
為祖國的教育科研事業貢獻力量(中國道路中國夢·不負囑托更奮發 )
今年是北京科技大學建校70周年。我和14位老教授一起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表達為我國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的堅定決心。[詳細] -
探索“航空小院”模式 推動職業教育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沿著蜿蜒曲折的京東大峽谷一路深入,峽險幽深,壁立萬仞。在兩邊壁崖青苔、綠樹灌木的掩映下,冀東西部抗日根據地遺址靜臥其中,這就是平谷第一個黨支部誕生的地方--山東莊鎮桃棚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