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減負要摸清教師負擔“底牌”
“雙減”政策出臺后,各地各校積極貫徹落實,在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緩解家長焦慮方面取得積極進展。隨著“雙減”工作的深入推進,一直困擾教師的負擔過重問題更需引起重視。助力教師減負,亟須強化四個治理。
強化源頭治理,注重師資配置。“雙減”后的教師資源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相當大的缺口。強化教師資源配置和供給,迫切需要配套政策扶持,增加課后專職服務人員,從源頭治理上為教師減負。近期解決辦法,一種是將課后服務納入學校正規教育教學工作內容,適當增加教師編制,落實教師課后服務專項經費補助;另一種是政府整體協調委托,學校負責組織對接課后服務機構,具體工作更多由校外人員承擔,比如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愿者等,強化課后服務教師資源供給的多樣性和專業性。長期解決辦法是要做好“雙減”后教師資源配置的頂層設計,探索教師崗位分類管理制度,設立專業教師崗和非專業教師崗,前者主要負責教學工作,后者承擔課后服務、暑期托管以及其他日常行政工作,從源頭上確保教師隊伍的充足數量和合理結構。
強化協同治理,統籌社會資源。“雙減”之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的資源將重新調整。基于現代教育治理多方合作、廣泛參與的特點,在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的同時,統籌利用好社會資源,充分發掘社會資源的潛力和優勢,建立課后服務的學校、家庭、社區和其他社會機構共同承擔機制,健全社會教育資源有效開發配置的政策體系非常重要。通過發揮家庭和社會資源的作用與優勢,打造多陣地、多主體、多鏈條、廣聚力、齊參與的“雙減”工作新格局,既激活學校教師承擔此項服務的意愿,也激發相關方面的力量,實現多元主體協同育人,從協同治理上為教師減負。
強化精準治理,加強系統調查。“雙減”要取得實效,真正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教師減負需與學生減負同向而行。放眼世界,日本、英國、俄羅斯等一些國家為減輕教師負擔,都建立或委托專門機構進行系統監測,從調查監測教師工作負擔,到明確減負重點,再到減負策略的研究和推行,都有細化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管控舉措。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教師工作負擔的系統調查機制,也缺乏全國教師工作負擔的精準數據。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需要通過科學的抽樣調查,對教師負擔來源形成更清晰的認識,對減負成效和改革方向作出更準確的判斷。為此,應根據“雙減”工作的推進重點、階段目標實行國家年度監測、專項監測和重點監測相結合的監測制度,全面摸清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學段、不同崗位、不同性別教師群體的負擔情況,精準界定教師負擔的具體來源和表現,為教師減負工作提供精準目標、精準對象、精準內容、精準策略,形成界定科學、權責清晰、系統治理的教師減負管理制度體系。
強化專業治理,促進教師發展。“雙減”對教師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實現“減負提質”,必須推進“教”與“學”方式的深度變革,重構課堂方式,重構師生關系。當前,對于如何科學設計作業、精準化制定學習目標,如何更好對接差異化、個性化學習需求,如何積極與家長進行高質量有效溝通,都需要專業力量的支持。只有從專業治理上為教師發展賦能,為教師減負助力,才能實現“雙減”下“教”與“學”方式的真正變革,實現教育提質與升級、轉型與超越。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北京:保障在校體育鍛煉1小時獲較高認可
北京市教委日前發布2021北京教育工作滿意度調查結果,其中,學生在校體育鍛煉一小時保障情況首次獲較高認可。30.7%的普通中小學生家長覺得孩子睡眠時間不達標,有較大改進空間。 [詳細] -
家長的焦慮:我們“雙減”,別人“偷加”怎么辦?
“雙減”政策是為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而制定的,不少家庭在認真執行政策給娃減負的同時,卻擔心別人的娃在偷偷“加餐”。[詳細] -
“雙減”后家長應提升教育理性 因材施教
我們孩子上初二,期中測試剛過,我參加了孩子的家長會,看到孩子學習成績的進步很小,但孩子卻說自己盡力了。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么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