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大學生抗“疫”記:隨時待命 “換我保護你”
“我不是最累的,身邊同學有的每天從早上五六點忙到深夜,有的一天12小時穿著防護服,他們都堅持不退縮,我只是做了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西北師范大學防疫應急志愿服務隊小喇叭組組長呂園芷說。
自疫情發生以來,今年讀大三的呂園芷決心報名參加學校防疫應急志愿服務隊。“我一開始也慌張,想做點什么,這樣心里會踏實些。”呂園芷說,她想如自己名字一樣,做一顆堅強努力的小草。
每天清晨8點,呂園芷帶上小喇叭、口罩、消毒液等物資,到學校家屬院用喇叭喊話。“除防控必需、生活必需,請自覺做到不出門、不串門......”她和其他志愿者穿著紅馬甲、手拿循環播放喇叭,穿梭在社區的各個小道里。
“我們的工作就是勸導社區居民做好防護,戴好口罩,必要時發放口罩。最多一天走了27000多步,晚上回宿舍后才感覺到腳疼。”呂園芷說。
“我們也做其他志愿工作。比如有爺爺奶奶會問一些生物識別的問題,我們會耐心去講解。”有一次,呂園芷遇到了一個收廢品的爺爺,她便和志愿者一起幫爺爺抬東西,給爺爺發口罩并提醒他疫情防控期間做好防護。
就這樣,連軸轉了五天,根據疫情情況,志愿者工作進行調整,小喇叭隊伍解散,呂園芷又去給每個學院值班人員送物資。口罩、消毒液、防護面罩、手套等,隨時攜帶,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
“參加志愿者后,我看到大家樂于奉獻、團結一致的精神,被他們激勵。”呂園芷說。
作為西北師范大學防疫應急志愿服務隊的一員,陳蓉覺得“被需要是一種幸福”。早上五點她就穿好防護服,佩戴好團徽。“雖然被防護裝備裹住又悶又熱,但那一刻,我覺得自己不再是普通人,而是一名可以保護大家的小戰士。”她說。
整整10天志愿者生涯,讓陳蓉成長了不少。“以前都是別人保護我,現在我也想保護別人。”陳蓉說,還有很多同學沒有被安排到志愿者崗位,但他們隨時待命,在精神上、物質上,一直支持志愿者。
“防護面罩消耗30個,防護服消耗22套,手套消耗440只……”統計與發放物資是西北師范大學防疫應急服務隊物資保障組的日常工作,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確保后備物資充足是重中之重,而作為物資保障組組長的鄧美林,通常是志愿者中到達現場最早,結束最晚的人。
“剛開始,物資、人手短缺,要保障好每個志愿者的防護不容易,我有點慌,一天下來身心俱疲。后來各方捐贈、調節,更多物資、志愿者加入進來,才有了些底氣。”鄧美林說,“從開始時的束手無策到后來總結經驗、及時調整,對我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段寶貴的人生經歷。”
如今,陳蓉的志愿者工作暫時告一段落。她說,在這場抗“疫”中,很多同學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做最勇敢的人,一篇日記、一幅畫、一條朋友圈,都是青春最勇敢的符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甘肅高校開展多樣化線上教學,精準服務學生
連日來,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甘肅各高校迅速推出疫情防控措施,校園實行封閉管理,全面啟動線上教學。戰“疫”進行時,師生牽手“云端”,架起了傳授真知的溫情橋梁。[詳細] -
筑牢校園疫情防控安全防線——甘肅教育系統多措并舉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甘肅教育系統迅速行動,緊急安排部署,多措并舉抓好疫情防控,堅決打好教育系統疫情防控這場硬仗,確保全省教育系統廣大師生員工健康和校園安全。[詳細] -
甘肅臨潭智慧校園“科技感”滿滿:師生同屏互動“學味”濃
在校門口人臉簽到后,語文老師馬天吉進入教室,打開智慧校園云平臺,做著課前準備工作。這時,學生們也陸續來到自己座位,拿起課桌上放置的平板電腦,開始學習。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