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首個鄉村振興學院掛牌
為進一步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服務好日喀則農牧區人才振興,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創造性地提出并建設了西藏首個鄉村振興學院,服務群眾在家門口的就業,服務村級合作社規范升級,服務大學生創業就業。
提供蔬菜種植技能培訓
日前,全區首家鄉村振興學院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江當鄉正式掛牌成立,并為首期120名學員提供蔬菜種植技能培訓。這批學員將通過蔬菜種植理論知識學習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基本掌握葉菜、草莓種植的實際操作技術,獲得更多就業選擇的機會。
開班儀式上,來自桑珠孜區聶日雄鄉德日村的村民次仁羅布以農牧民創業者的身份與培訓班的學員們進行了交流。“2019年,在桑珠孜區委、區政府和青島援藏組的精心安排下,我到青島參加了雙創+電子商務培訓,開闊了眼界,開拓了思維,提高了團隊管理能力。”次仁羅布說。
次仁羅布曾經在拉薩一汽修廠打工16年,前幾年選擇回鄉創業,注冊了一家汽車維修公司,但是因為社會工作經驗不足、技術薄弱、管理能力不強等問題,遇到了很多困難。自從參加培訓后,次仁羅布的公司先后參加西藏自治區多次汽車維修大賽,獲得了不俗的成績,他本人還獲得了自治區汽車維修技術考評員的資格。同時,他還為23名困難群眾解決就業,為2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3個邊緣戶分紅,并對建檔立卡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后就業率達到了100%。
積極培育基層鄉村振興人才
4月22日,記者從桑珠孜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倫珠曲旦處了解到,為進一步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服務好日喀則農牧區人才振興,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委、區政府及青島第九批援藏干部把工作中心瞄準了基層人才振興,提出在“一鄉一業”基礎上向基層延伸,做到“一村一品”、 “一戶一增收渠道”,培育基層鄉村振興人才,激發基層內生動力,由全員脫貧向鄉村振興轉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桑珠孜區創造性地提出并建設了西藏首個鄉村振興學院,學院邊建設邊培訓,圍繞鄉村振興人才培訓,服務群眾在家門口的就業,服務村級合作社規范升級,服務大學生創業就業。
記者了解到,桑珠孜區鄉村振興學院是西藏自治區第一所鄉村振興學院,總投資1060萬元,學院建筑面積1592平方米,另有16套配套用房。學院配備專職工作人員2名,內設教室、多功能廳、教學辦公室和食堂等,可同時容納120人開展教學任務。
投入490萬元培訓13班次
青島市第九批援藏組領隊、桑珠孜區委常務副書記劉存東介紹,2019年7月以來,青島援藏資金累計投入490萬元培訓13班次300余人,桑珠孜區各類培訓達4500人。同時,借助周邊的援藏項目,幫助423人實現就業,人均增收6567元。
鄉村振興學院的開班標志著學院正式投入運營,這是從脫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農牧民告別貧困后走向富裕道路的又一個新的起點。“學院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結合現場實際教學,根據需求導向設置班次,老百姓想學什么就辦什么培訓班,讓培訓真正發揮作用,真正取得實效,讓鄉村振興學院真正成為助力鄉村振興,助力農牧民發家致富、提高生活質量的培訓基地,在桑珠孜區新一輪的鄉村振興中作出應有的貢獻。”劉存東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寶“藏”故事丨西藏農牧民就業結構出現歷史性變化
見到阿旺時,她在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扶貧產業園區剛領到1.4萬元工資。手里攥著錢,阿旺開心得合不攏嘴。這是她在自家門前的藏毯編織合作社辛苦半年賺到的錢。[詳細] -
拉薩堆龍德慶區2020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率99.81%
2020年共實名制登記堆龍德慶區戶籍的應屆高校畢業生540名,已就業539人,并已全部落實“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工作機制,學生及其家長走訪率達到100%。[詳細] -
拉薩納金街道召開困難學生資助部署會
近日,拉薩市城關區納金街道召開2020-2021年度高等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落實動員部署會,研究部署資助工作宣傳、落實、報送等任務。[詳細] -
2021年“強基計劃”西藏招生啟動
2020年,高校自主招生計劃完成使命,緊跟著上場的是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2021年是“強基計劃”啟動的第二個年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