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寶“藏” | 從3歲到18歲 學前至高中免費教育惠及西藏百萬學子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第八中學的德慶旺姆,常在下課后快樂得蹦蹦跳跳,因為西藏“三包”教育政策補助標準提高后,學校的伙食更好了。“現在課間有牛奶發放,營養不斷改善,學習用具也都由學校提供,家里的負擔減輕了好多?!彼f。
實行包吃、包住、包基本學習費用的“三包”政策,是西藏實施的一項特殊教育政策,受益對象是西藏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階段所有農牧民學生和城鎮困難學生。
最近一次補貼標準調整,是1985年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實施后的第19次調整。來自西藏自治區教育廳的最新數據顯示,“三包”政策平均可使一名學生一年享受4200元的福利,比35年前此項政策剛推出時增長了14倍。
西藏自治區實驗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在畢業典禮上(2019年7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截至目前,以“三包”為具體內容的免費教育特殊政策已讓西藏近900萬人次的學生受益,中國政府累計投入資金200多億元。尤其是2016年以來,教育“三包”資金投入達104.74億元,年均增幅11.4%,占“十三五”期間西藏教育投入的9.13%。
除免費教育政策外,西藏還籌措設立了教育資助措施40項,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資助體系,資助范圍實現各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
西藏昌都市左貢縣東壩鄉學生在上課(9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受益于免費教育政策和教育資助體系,西藏全區入學率顯著提高,學前教育、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84.42%、99.71%、102.88%、86.62%和47.65%。而在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適齡兒童入學率不到2%,文盲率高達95%,廣大農奴和奴隸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
墨脫縣完全小學的學生在上課(2006年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73歲的維色拉姆在舊社會當了12年農奴,民主改革后她考上了大學,畢業后到地方法院工作。她說,黨的教育好政策改變了她的命運。在維色拉姆的影響下,她的孫子達娃扎西也考入了西藏民族大學。
西藏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的兩名孩子放學回家(2010年7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西藏自治區第一位高等教育學藏族博士、長期從事西藏高等教育研究的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巴果認為,今天的西藏很好地實現了教育公平,“三包”免費教育政策讓家庭不用為學生的教育支出而發愁,這不但讓農牧民學生和城鎮困難學生獲得改變命運的能力和更多發展機會,還提升了社會文明程度。
這是西藏自治區實驗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進行足球訓練(2019年8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攝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9年,西藏高等學校在校人數由3.3萬人增加到3.8萬人,增長15%;中等學校在校學生人數由19.6萬人增加到23萬人,增長17%。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微視頻】西藏:校企合作模式獲雙贏
近年來,西藏通過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深化校企合作、開展扶貧專項招生等方式,推進了學校辦學與企業合作對接,有效促進就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校企合作聯合辦學的模式產生了雙贏效果。[詳細] -
西藏教育事業“軟硬件”雙提升 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笆濉币詠?,西藏始終堅持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位置,截至目前,西藏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995所,在校學生84.15萬人。[詳細] -
技能教育在雪域高原結碩果
一技在手,就業不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20多年來,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被視為非常直接且成效明顯的扶貧方式,許多西部貧困農牧民家庭因此而改變了命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