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打開就業新空間
要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既要穩住存量也要做大增量。通過培育新職業、拓展新崗位為勞動者提供更豐富的就業選擇,正是做大增量可靠且重要的渠道。
數字化運營師、卡路里規劃師……這些新職業你聽說過嗎?日前,美團與智聯招聘發布的報告顯示,雖然疫情給生活服務業帶來一定影響,但活力四射的新業態仍在持續孕育著種類繁多的新職業。
新職業的不斷涌現,得益于新業態特別是新生活服務業的蓬勃發展。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費需求逐漸個性化、多元化,適應新消費需求、帶來新服務體驗的新業態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這其中,既有電影酒店等新舊融合業態,也有漂浮體驗、跳傘體驗、花藝培訓等體驗類新業態。這些新業態的發展壯大,自然而然孕育了更多新職業。除需求驅動之外,技術進步也推動了一批新業態的誕生。隨著云計算、大數據、5G等新技術與生活服務業的加速融合,云健身、云旅行、無人配送等新業態也衍生出一系列新職業。
新職業的誕生與壯大,不僅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也顯著提高了就業質量。像數字化運營師,目前僅美團平臺上活躍商戶的需求總量就有數百萬人,就業空間十分廣闊。相關研究顯示,有56.9%的新職業從業者月收入高于6000元,36.1%的從業者月收入高于9000元,21.2%的從業者月收入超過1.2萬元。總的看,不少新職業工作時間靈活,收入也不錯。
新職業的茁壯成長為我們進一步做好保居民就業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今年以來,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我國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保持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下一步,我們要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既要穩住存量也要做大增量。通過培育新職業、拓展新崗位為勞動者提供更豐富的就業選擇,正是做大增量可靠且重要的渠道。
新職業源于新業態,培育新職業,要求我們持之以恒地對創新事物采取包容審慎的監管態度,為其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當監管給予新業態、新模式更多合理空間,社會給予其更多包容支持,新職業的發展就會更加順利,吸納就業的能力就會更強。
讓新職業更快成長,也需要相關配套政策的保駕護航。一方面,有關部門應加強就業服務,及時將符合發展趨勢、已形成一定規模的新職業、新工種納入《職業大典》目錄和公共就業信息服務范圍,引導、鼓勵和支持更多勞動者接觸新職業、進入新職業。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院校和企業應共同努力,完善新職業培訓體系,幫助新職業從業者提升技能和職業認同感,拓展職業成長空間。
推動新職業發展壯大,既有利于保持就業大局穩定,也有助于釋放內需潛力、激發發展活力。期待有越來越多的新職業走進我們的生活,不斷打開新的就業空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山南措美縣教育局組織職業教育廚師技能培訓
為提高農牧民群眾的勞動技能,拓寬就業渠道,日前,西藏山南措美縣教育局組織中小學校廚師、建檔立卡貧困戶50人,開展了為期5天的三區三州職業教育廚師技能培訓。[詳細] -
公共部門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280萬 就業壓力有所減輕
記者日前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紀檢監察組獲悉,人社部黨組和駐部紀檢監察組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有力推動市場化社會化就業,保證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總體平穩。[詳細] -
疫情前后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期待變化了嗎
疫情前后,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期待地、就業期待薪酬、就業期待單位性質、就業期待行業、就業期待職業類別是否發生了變化?[詳細] -
這五年,青年人才流動更通暢
據統計,成都自2017年7月推出人才新政12條以來,截至今年10月24日,全市累計落戶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青年人才、技能人才超過39萬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