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雪域高原生態環境保護更可持續發展
“西藏是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擁有除海洋生態系統外的幾乎所有陸地生態系統,特殊的地理環境格局對亞洲乃至北半球氣候變化有著‘啟動器’和‘調節器’作用,是世界上山地冰川最發育、湖泊河流發育最多的地區,也仍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在“2023·中國西藏發展論壇”現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廳長李桑就推進雪域高原生態環境保護更可持續發展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道。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森林覆蓋率提高至12.3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48.02%,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穩定在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質優良、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土壤環境總體處于自然本底狀態,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為西藏持續推進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李桑指出,推進雪域高原生態環境保護更可持續發展,要立足世界大生態、全國大環境,著眼中華民族未來,力爭把西藏建設成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示范地、綠色發展試驗地、自然保護樣板地、生態富民先行地。
“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地,就要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重點區域造林綠化等國土綠化行動。積極穩妥實施碳排放達峰和減排增匯行動,實施青藏高原適應氣候變化重大示范工程。開展冰川和冰緣區動態監測,全面推行林長制,深化河(湖)長制,推動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提質增效。”李桑說道。
她認為,建設國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示范地,要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強化國土空間管控,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行動,加強生態文化基礎理論研究,豐富新時代生態文化體系。同時,講好西藏生態文明故事,廣泛開展好生態宣傳活動,厚植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意識,構建和諧人地關系,打造人與生物和諧共處典范,建設美麗幸福西藏。
李桑表示,推進雪域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還需要積極建設國家綠色發展試驗地,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打造國家清潔能源基地,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確保將綠水青山、冰天雪地的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價值。同時,在不斷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基礎上,積極建設國家自然保護樣板地,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推動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規范化建設,加強生物遺傳資源保護和管理,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新成效。
李桑告訴記者:“在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成績的同時,還要不斷建設國家生態富民先行地,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富民,把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健全生態綜合補償制度,加快建立生態價值核算體系和價值轉換體制機制,支持發展林下資源開發生態富民產業,積極構建支持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金融發展體系,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藏北故事】黑頸鶴“生兒育女” 一生眷戀雪域高原
早春三月,我跟隨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回“家”看看觀光團來到了雪域高原。 [詳細] -
一起尋找雪域家園的“植物精靈”
近日,西藏自治區旅游發展廳推出“雪域家園·極致西藏”主題系列宣傳,向區內外游客發出“打卡西藏”的邀請,邀請西藏當地群眾“游家”、每一位旅人“回家”。[詳細] -
【雪域漫評 兩會時間】為西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隆重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當天下午,西藏代表團在駐地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并紛紛表示完全贊同、堅決擁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