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制定西藏首部沙棘林保護條例
日前,記者從山南市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經西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山南市沙棘林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于今年5月1日施行。《條例》為西藏首部針對一種林木資源的立法,為有效保護山南市沙棘林資源提供了堅強的法律保障。
《條例》共14條,從立法目的、適用范圍、保護原則、規劃和經費保障、保護體系、宣傳教育、權利和義務等方面作了明確規定。“《條例》是西藏首部針對一種林木資源的立法,對不同種類、不同樹齡的沙棘林保護范圍劃定了標準,為保護沙棘林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提供了法治保障。”山南市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汪文濤說。
據了解,沙棘具有生長能力強、耐寒、耐旱、成活率高,適宜高海拔地區種植,防風固沙效果好,水土保持功能強等特點。目前,山南市沙棘林總面積5096.96公頃,其中人工林面積3209.80公頃,占總面積的62.97 %,天然林面積1887.16公頃,占總面積的37.03 %。其中,沙棘林面積最大的是隆子縣,面積為3177.09公頃,占山南市沙棘林總面積的62.33 %。錯那縣曲卓木鄉一帶的連片古沙棘林,以年代久遠、面積大、海拔高聞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建好高原生態綠色邊城——山南市隆子縣生態文明建設小記
山南市隆子縣平均海拔3800多米,常年缺氧多風寒冷。圍繞美麗隆子、幸福家園創建工作,隆子縣把做好生態保護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富民利民相結合。[詳細] -
綿延幾十公里的“綠色屏障”
初春,冰雪消融,萬物復蘇。喜馬拉雅山北麓的隆子河谷里,成片成林的沙棘正悄然吐露新蕊,迎接春天。 [詳細] -
山南隆子縣新巴鄉——沙棘林里的幸福笑聲
很難想象,20世紀60年代,這里還是天氣惡劣之地。隆子縣位于喜馬拉雅山北坡,海拔3800多米。那時的隆子河谷,一年有近8個月的沙塵天氣,晴天黃沙蔽日,雨天泥水橫流,老百姓苦不堪言。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