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水塔”青海水資源管理:多元利用非常規水,開展地下水評估
圖為青海黃河流域。(資料圖) 李玉峰 攝
青海省水利廳1日對外發布消息,作為“中華水塔”的青海省,為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理,將開展地下水狀況調查評價、推進水資源論證制度、加快非常規水利用等。
近日,青海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上述《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省基本建成較為系統、完整的取用水監測計量體系,非農業取水口和大中型灌區渠首取水口計量實現全覆蓋;用水權初始分配制度基本建立,區域水權、取用水戶取水權基本明晰,用水權市場化交易趨于活躍。
《意見》提出,到2030年,制約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方面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水資源實現優化配置,重要河湖生態水量得到保障,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據中新網記者了解,《意見》提出,青海將推進水資源論證制度,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在區域發展、產業布局等方面的剛性約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和重大項目建設布局,與水資源條件和防洪要求相適應,并進行科學論證。工業、農牧業、林草業、能源、交通運輸、旅游、自然資源開發等專項規劃和開發區、城市新區規劃等,涉及水資源開發利用的,要進行規劃水資源論證。
對于地下水狀況調查評價,上述《意見》提出,要組織開展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和水文地質勘查評價,依法向社會公布調查評價成果。編制并實施地下水保護利用和污染防治規劃,工業、農業、市政、能源、礦產資源開發等專項規劃中涉及地下水的內容要與地下水保護利用和污染防治規劃相銜接。
對于再生水、雨水、微咸水等非常規水,青海提出多元、梯級和安全利用。如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筑施工及生態用水等優先使用非常規水,新建小區、城市道路、公共綠地等要因地制宜配套建設雨水集蓄利用設施,加強雨水在旱作農業、工業生產、城市雜用、生態景觀等方面的應用。
此外,《意見》提出,加強節水載體建設。2025年底前全省80%以上的縣級行政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其中黃河青海流域35個縣級行政區基本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從小樹立守護“中華水塔”的環保意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詳細] -
用植物養植物 這群科學家在修復“中華水塔”
“我們針對高寒沙地使用植物碳基營養理論進行防沙治沙,是以修復若爾蓋濕地開始的。”肖敏介紹,以若爾蓋濕地為代表的川西北濕地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詳細] -
三江源:20年艱辛保護 筑牢“中華水塔”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6月在青海考察時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