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種質資源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
記者21日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經過一年建設,青海省首個試點省實驗室“青藏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實驗室”取得階段性成效,為集中力量挖掘、保護青藏高原特有種質資源優異基因提供科技支撐。
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生態地位特殊,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北半球氣候敏感啟動區、全球生態系統調節穩定器和高寒生物自然物種資源庫。
為充分發揮青海省種業優勢和區域特色,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青海省科技廳通過整合全省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方面的優勢單位和團隊,于2022年1月11日正式掛牌啟動建設青海省首個試點省實驗室“青藏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實驗室”。
青藏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實驗室主任杜德志介紹,實驗室旨在通過搭建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平臺,以項目為紐帶,實現多學科力量的整合,大幅度提高高原農業高端人才培養能力、育種效率和質量,大力推廣優質品種及開發有機、綠色、功能農產品,使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目前,實驗室主要進行高原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評價與創新,種質資源優異基因挖掘,高原作物新品種選育與應用等三個方向研究?!皩嶒炇乙赞r業產業鏈條的最前端種質資源評價創新、優異基因挖掘及新品種選育為起點,以優質種子生產、示范與推廣為橋梁,以產后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生產銷售為終端,貫通整個農業產業鏈條,實現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布局。”杜德志說。
據悉,實驗室組建以來,為國家種質庫提供了1200余份各類優異資源,為國內兄弟省份的科研機構提供青海特有優異種質資源21份用于合作研究,挖掘的特早熟、優質、高產等多個優異基因為國內育種單位開展相關作物分子標記育種提供了參考信息;向省內外供應各類主要農作物種子3000萬公斤,優質蔬菜種苗及苗木900萬株,油菜、青稞和豆類占全省商品種市場份額均在75%以上,馬鈴薯占全省商品種市場份額的55.23%;開展的青稞面粉、掛面、紅曲茶、麥片等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工作,本年度轉化及生產青稞系列產品新增銷售收入達到500萬元。
杜德志表示,實驗室將為兄弟省份提供青海特有的優異種質資源和優良基因,為國內外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技術人員提供較完善的學術交流和研究條件,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國內外相關知名教研機構的合作。通過5至10年的建設,將實驗室打造成高原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高地,為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領導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調研
15日上午,西藏自治區副主席郎福寬來到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參觀青藏科考展廳、冰芯室、實驗室、科考成果展廳,聽取青藏高原所、第二次青藏科考工作進展等方面工作成果匯報。 [詳細] -
青藏高原上一株青稞的“綠色循環記”
產自青藏高原高寒地帶的一株青稞,被運往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后,可以經古法工藝被釀成美酒,可以被加工成餅干、代餐粉等休閑零食,亦可提煉萃取其精華,制成面膜、護手霜…… [詳細] -
矢志科研 不負青春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工作人員持續增強工作自覺性責任感,組織實施好第二次青藏科考等工作,推進青藏高原地球系統與資源環境全國重點實驗室、青藏高原野外科學觀測聯盟等科技平臺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