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盆地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釋放“鏈式”效應
圖為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熔鹽儲能光熱電站。(資料圖) 趙凜松 攝
11日,記者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獲悉,2022年以來,該州聚焦規劃引領、錯位發展、一體推進和多能互補,持續推進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穩中求進,清潔能源生產和清潔能源消納呈現“雙輪驅動”發展,清潔能源產業鏈釋放“鏈式”效應。
截至目前,該州新能源產業裝機總規模達到1207萬千瓦,在建大基地項目750萬千瓦,在建市場化項目1100萬千瓦。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水電資源豐富,太陽能資源得天獨厚,風資源居全國前列,可用于光伏、風電建設的荒漠化土地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能源接續基地。其中地處柴達木盆地的海西州年平均光照3000小時以上,是中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據悉,該州制定《海西州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海西行動方案》,確立全州風電光伏裝機至少達到3000萬千瓦,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權重均須超出全省平均水平目標。對標4條特高壓電源基地,依托“風光”和土地資源,厘清每個新能源園區的空間邊界和整裝開發片區,加快交通設施、電力走廊等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新能源企業“拎包入住”。
依據海西州經濟發展布局和區域資源優勢,設立新能源發電集群產業分鏈、光伏裝備制造產業分鏈、風電制造產業分鏈、新型儲能電力系統產業分鏈、零碳產業園分鏈等7條分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開發,明確清潔能源各產業鏈發展方向,形成錯位互補的發展格局。
海西州堅持“源網荷儲”一體化推進,優化整合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資源,構建“以荷定源”“負荷先行”“荷源一體”等“源網荷儲”一體化就地就近消納發展模式,使新能源變成產業項目的招商配置資源,讓清潔能源在產業發展中真正發揮出鏈式效應。
該州統籌把握清潔能源發展特征,利用常規電源,合理配置儲能,著力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實現風光熱儲、風光水儲、風光火儲協同發展,提高電源質量水平,為能源供需提供保障。目前,中廣核、魯能等重大光熱項目建設正在穩步推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柴達木五龍溝現存近333.3公頃野生枸杞林
2022年12月28日,記者從青海枸杞“柴達木”品牌發布會上了解到,在青海省昆侖山脈柴達木盆地五龍溝內,有近333.3公頃(5000畝)野生枸杞林,林分歷史達到幾千年以上,現存樹齡60-100年以上的多達百株,最老的樹齡達200多年之久。[詳細] -
青海交通領域首個PPP項目西海至察汗諾公路建成
青海省交通運輸廳26日晚發布消息,青海省西海(海晏)至察汗諾公路主體工程(K3+280—K205+600段)順利通過交工驗收,標志著青海省交通領域首個PPP項目順利建成。 [詳細] -
青海烏蘭:50多只野生馬鹿在崇山峻嶺中奔跑覓食
近日,在地處柴達木盆地的青海省烏蘭縣柯柯鎮北柯柯村,50多只體態壯碩的野生馬鹿現身在崇山峻嶺之中,它們有的在山間奔跑、有的停下腳步抬頭觀望、有的漫步于草原低頭覓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