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干流江蘇段魚類資源密度增加明顯
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江蘇站、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日前公布《2021年江蘇省水生生物資源與漁業水域環境狀況公報》有關情況,江蘇重要漁業水域水質狀況總體均符合漁業水質標準,與2020年相比長江干流江蘇段魚類資源密度增加明顯,指示性物種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增加,水生生物資源呈現良好恢復態勢。
江蘇是中華鱘、長江江豚、胭脂魚等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重要分布區。經觀測考察,2021年長江干流江蘇段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96頭左右,集中分布于南京、鎮江相關水域。值得一提的是,泰州至南通水域等部分歷史分布空白區持續觀測到長江江豚。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江豚種群狀況是長江生態健康狀況的重要指示。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張建軍介紹,根據2022年長江江豚科考結果反饋,長江江蘇段呈現三個特點:一是長江江豚分布范圍有擴大趨勢,目擊點位增加,考察隊員在南京、鎮江、揚州、泰州、蘇州、南通等水域目擊到江豚。二是長江江豚種群繁衍有壯大趨勢,目擊到“母子豚”較多。三是長江江蘇段水域生態環境有所改善,長江江豚適宜棲息的生態環境不斷擴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把脈”江源 守護“中華水塔”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長江源區,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高寒缺氧,水系縱橫,人煙稀少,長期處于科研“空白區”。在多次考察基礎上,2012年7月長江委長江科學院等機構組織20多人團隊走進江源,拉開江源科考常態化序幕。[詳細] -
關注濕地大會:長江流域濕地保護成效顯著
《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會期過半,東道國活動和主題邊會重點聚焦了黃河長江生態保護和濕地多樣性可持續發展。 [詳細] -
“長江禁漁”,青海這樣行動!
長江被譽為我國淡水漁業的搖籃、魚類基因的寶庫,“長江禁漁”的決策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那么作為地處長江源頭的青海省,在其中又應該如何擔當?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