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力推進生態文明高地建設
10日,記者從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生態環境保護成就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這十年,是西藏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良好、生態安全屏障更加堅實、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有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事業飛速發展的十年。
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累計投入127億元,深入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大力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實施拉薩南北山綠化和“兩江四河”流域植樹造林工程,全面消除了“無樹村”“無樹戶”,森林覆蓋率提高至12.3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47.14%;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珍稀野生動物種群呈現恢復性增長,黑頸鶴由不到3000只增加到1萬多只,藏羚羊增長到30余萬只,發現白頰獼猴等新物種5個、東歌林鶯等新紀錄物種5個;落實森林、草原、濕地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政策,推動符合政策的新增公益林納入國家補償范圍。
十年來,西藏堅持科學、依法、精準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白色污染”治理等具有西藏特點的標志性戰役,并著力構建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和線上線下融合監管體系。
近幾年,7市地空氣環境質量平均優良天數保持在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7市地政府(行署)所在地城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同時,西藏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大力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全力服務好川藏鐵路、機場“3+1”、雅江水電開發等項目建設,發布實施《西藏自治區“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和產業布局;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組建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隊伍,持續開展執法大練兵活動;出臺施行《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研究制定一系列相關規范性文件,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為進一步強化各族群眾的生態文明理念,西藏持續開展“中華環保世紀行—西藏行”活動,實施“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公民生態文明意識提升行動等,并積極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全域創建,5個市地、6個縣區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個縣和1個鄉村成功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1個縣區、91個鄉鎮、879個村(社區)獲得自治區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命名,營造了全社會共同關心、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濃厚氛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縣城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7.34%
西藏自治區官方9日在拉薩舉行“西藏這十年”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1年,全區縣城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7.34%,比2012年增長32.34個百分點。 [詳細] -
西藏十年建設高原綠色宜居城鄉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住房城鄉建設事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在拉薩召開。發布會介紹,目前,西藏全區地級市達到6個,城鎮數量146個,城鎮建成區面積334平方公里,2021年城鎮化率36.61%。[詳細] -
西藏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記者9日從西藏自治區召開的“西藏這十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2年以來,西藏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生態良好、特色鮮明、宜居宜業的高原城市,城鄉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