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大省青海十年累計投入逾1400億元修復生態
作為“中華水塔”的青海省十年間累計投入1906.9億元(人民幣,下同)生態環保資金,其中生態修復資金逾1400億元,諸多關鍵指標提升明顯,生態趨于好轉。
10月8日,“青海這十年”財政專場新聞發布會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行。
青海雄踞世界屋脊,有“中華水塔”之美譽,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四大超凈區之一。青海在中國乃至全球生態地位尤為重要。
“十年間,青海省各級財政累計安排重點生態保護修復資金1433.3億元。‘中華水塔’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穩定向好,濕地面積穩居中國首位,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到57.2%,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普氏原羚由20世紀的300多只恢復到2700多只,藏羚羊由最低時的2萬多只恢復到7萬只左右,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良好局面逐步顯現。”青海省財政廳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處處長杜云峰說。
為支持推進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青海省財政廳還累計投入財政資金59.3億元,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全面完成,青海湖國家公園批準創建。
此外,十年來青海全省各級財政污染防治資金累計投入達到414.2億元,該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5%以上,河流國考斷面優良水質比例達到100%,均在中國各省市區中處于領先地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中國這十年)十年來,中央累計向西藏安排草原生態保護補助資金292億元
記者7日獲悉,十年來,西藏農牧業推行綠色發展、生態保護,中央累計安排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292.89億元(人民幣,下同),撥付績效考核獎勵資金19.75億元,有力推進了草原生態有效恢復。 [詳細] -
喜迎二十大丨西藏:傾力描繪高質量發展多彩畫卷
林芝市生態優美、風景旖旎,素享“西藏江南”美譽。由市中心出發,驅車沿318國道往東南方向行駛十幾分鐘,就來到了嘎拉村,西藏“桃花第一村”。 [詳細] -
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西藏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西藏的生態環境,對于國家生態安全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保護好西藏的生態環境,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我們的期望重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