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綠色發展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中國西藏網訊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是地球第三極的核心區域,是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2022年,經生態環境部審核,日喀則市成功申報入圍“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黨的十八大以來,日喀則市6個鄉(鎮)創建成為自治區級生態文明示范鄉鎮,233個村(居)創建成為自治區級生態文明示范村,定日、康馬等9縣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亞東縣創建成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
圖為珠穆朗瑪峰
十年來,日喀則市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得到系統保護,珠峰、黑頸鶴等自然保護區得到全面加強,累計實施各類營造林404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1.82%,位于保護區的日喀則絨轄溝珍稀瀕危植物密葉紅豆杉種群分布區域面積達7500余畝,個體數量達3000株以上,黑頸鶴數量達到8000余只,比保護區建立初期增長3000只以上。同時,通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解決了很多污水直排、生態破壞、監管薄弱等群眾關心關切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治理和環境監管能力大幅度提升。截至目前,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轉辦信訪件115項問題和督察組反饋意見的30大項問題89項具體措施,現已基本整改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轉辦信訪案件71件,已辦結59件,階段辦結7件,剩余5件正在按整改方案全力推進。根據最新年度監測數據顯示,日喀則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9.7%,主要河流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水體比例保持在100%,城鎮集中式飲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土壤環境質量持續穩定。
圖為日喀則境內的佩枯錯
十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日喀則市各級黨政領導和廣大干部群眾心中,相繼出臺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行政法規、規章制度20余項,四級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有序建立,并常態化運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逐步完善。環境監測能力、環境監管能力、生態空間管控能力顯著提升,環境質量持續優良。
在生態治理方面,日喀則組織開展了“綠盾”專項行動,完成171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點位核查,實現自然保護區內焦點問題數量、面積“雙降低”。完成日喀則市《日喀則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截至目前,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12個,其中國家級5個,自治區級6個,縣級1個,面積達3.8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0.88%。已經建立年楚河國家濕地公園、江薩國家濕地公園、多慶措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3.6564萬公頃。建立昂仁縣桑桑自治區級濕地保護區和仲巴縣馬泉河縣級濕地保護區,總面積8.7789萬公頃。
圖為鳥瞰吉隆小鎮
在綠色發展方面,日喀則市統籌生態保護與農牧業發展,實施農牧區產業改革,促進珠峰有機種養加業綠色發展,積極推進清潔能源發展,加大水、光、風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力度,全市水電裝機容量108.97兆瓦,光伏裝機容量395.195兆瓦,2021年全年發電6.38億千瓦時。系統推進苗圃經濟、裝配式建筑等新興產業,裝配式建筑達到148萬平方米,苗圃基地達到46個。推動減污降碳。制定《日喀則市珠峰清潔能源業發展規劃(2016—2025)》,先后淘汰日喀則雪蓮工貿有限公司、高爭水泥落后產能30萬噸。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先后投入117輛純電動公交車輛,2000余輛共享電動車,引導市民低碳出行,仁布縣紅火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環保企業應運而生。吉隆、薩嘎縣納入國家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建成29座光伏電站“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推行清潔能源,進一步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圖為亞東縣和康馬縣交界處的多慶錯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日喀則市將繼續加快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污染防治攻堅行動,碳中和示范建設、綠色發展業態、自然保護地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生態富民行動,提升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度、獲得感,構建以生態文化、生態經濟、目標責任、生態文明制度、生態安全為核心的生態文明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持續筑牢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賈華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日喀則市在城區主干道花壇內栽植鮮花
在歡度國慶節和喜迎黨的二十大之際,日喀則市珠峰生態園林綠化有限責任公司穩妥有序推進日喀則市主干道、重點地標等地的鮮花栽植、布置工作,為市民群眾呈現花團錦簇、整潔靚麗的城市綠化景觀。[詳細] -
日喀則:希望的田野
9月的日喀則,青稞飄香,各縣區全面進入秋收,廣大農牧民搶抓有利時機,在田間地頭忙碌。截至9月22日,全市已收割農作物89萬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3%以上,秋收整體進度與往年基本一致。[詳細] -
日喀則全市已收割作物111.54萬畝
9月26日下午,記者從日喀則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十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日喀則全市共收割作物111.54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79.86%。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