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祁連山下新家園
九月,祁連山下,細雨微寒。
53歲的鄧發斌心里卻暖意融融。他告別了存在地質災害風險的老宅,搬進140平方米的二層新居,并很快領到了不動產權證書。
鄧發斌是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祁連鎮祁連村村民。他家土木結構的老房子已經建了20多年,屋后便是土崖?!白钆卵雌谏綔侠锏挠晁疀_下來,有滑坡風險?!?/p>
9月15日,在祁連鎮祁連村下河安置點,村民鄧發斌展示拿到的房屋不動產權證書。新華社記者 張智敏 攝
甘肅是全國生態最脆弱的地區之一,生態環境極敏感區域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2.14%,地質災害高發易發區域超過全省國土面積的50%,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多達2.07萬處。
甘肅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丁煦介紹,為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安全,今年起,甘肅全面推進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對生態及地質災害威脅區、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等六類區域的群眾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的方式進行搬遷。每戶搬遷群眾有1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以及5萬元貼息貸款。
“剛開始也有顧慮,但聽了好政策,我們就積極參與搬遷了。交了6.6萬元就搬到了新家,5萬元貸款還能用來裝修?!编嚢l斌說。
省時省力的裝配式住宅、三室兩廳的敞亮新居、可以種花種菜的小院……新房子的條件讓鄧發斌欣喜。
新房寄托著鄧發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專門請了三家裝修公司,對比選擇了最喜歡的裝修風格。全屋定制柜和亮得發光的大理石餐桌,每一件精心挑選的物件都凝結著他對高生活品質的追求。
9月15日拍攝的村民鄧發斌家的二層新居(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智敏 攝
搬得下,更要穩得住、能致富。
當初,鄧發斌最擔心人搬下來了,莊稼和羊怎么辦。
祁連鎮鎮長毛淵雄介紹,等村民們搬到新家、拆舊復墾之后,當地計劃在原址附近集中建造養殖小區,農具也放在那里?!跋喔羧墓锫罚罕妬砘胤奖?。人畜分離,改善了鄉村風貌?!?/p>
除了傳統的種植、養殖產業外,當地還計劃依托獨特的自然、文化資源發展旅游業?!鞍仓命c離祁連鎮的冰溝河景區不遠。我們在基礎設施上投入了698萬元,進一步提升安置點的風貌,鼓勵村民們開民宿和農家樂。”毛淵雄說。
9月15日拍攝的祁連鎮祁連村下河安置點(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智敏 攝
安置點上,格?;ㄩ_得正旺?;ㄆ耘允前藗€大字: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鄧發斌也有開民宿的打算。他給新房子取了個詩意的名字——清山小筑?!拔也粫镀猎?,只知道,搬過來的好簡直都說不出?!?/p>
丁煦介紹,今年甘肅計劃通過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讓4萬余戶15.8萬余人擁有新家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祁連山南北麓跨區域機載探測試驗順利實施
記者19日從青海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獲悉,祁連山南北麓跨區域機載探測試驗順利實施,獲取了祁連山復雜地形條件下完整的云降水宏微物理特征飛行探測數據。 [詳細] -
16年的執著與堅守——黑河源夫妻管護站紀事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的沙龍灘大草原上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倆騎著一輛摩托車,16年如一日,駐守平均海拔3500米的黑河源頭無人區,守護著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詳細] -
青海生態攝影作品獲愛匈克三國巡回國際攝影大賽銀牌
16日,記者從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獲悉,日前,第1屆愛匈克三國巡回國際攝影大賽評選結果揭曉,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簽約攝影師郝進芳的作品《難分勝負》脫穎而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