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巖羊獲救了
前不久,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小巖羊獲救了。
盛夏的青海最為美麗。一大早,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寶庫鄉巴彥村牧民白文斌像往常一樣,準備上山放牛時,卻在自家牛圈里發現了一只剛出生不久的迷路小羊。
“這只小羊長得跟普通的羊有些不同,頭部狹長,耳朵短小,通身均為青灰色。”看著小羊有些瘦弱沒勁,白文斌拿出了鮮奶,給小羊喂食。隨后,及時聯系西寧市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
接到電話后,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牛場管護中心工作人員,立即前往白文斌家了解情況。經現場確認,這只迷路小羊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巖羊。
巖羊,體形中等,形態介于野山羊與野綿羊之間。以青草和各種灌叢枝葉為食,無固定獸徑和棲息場所。在懸崖峭壁只要有一腳之棱,它們便能攀登上去。一跳可達2米至3米,若從高處向下更能縱身一躍10多米而不致摔傷。每年六七月產仔,通常只產1仔。主要天敵為雪豹、豺、狼,以及禿鷲和金雕等大型猛禽。
因小巖羊剛出生不久,他們決定派專人將小巖羊送往省野生動物繁育救助中心進行救助。時隔數日,小巖羊已經適應了新環境,如今還交到了新朋友——一只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送來的小巖羊。
據救助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隨著青海省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加之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大,公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有了很大提升,救助野生動物的感人故事不斷涌現:
西寧市大通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大通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聯合當地民眾,成功救助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大鵟;西寧市湟中區田家寨派出所民警與村民共同努力,救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沙狐……
青海省作為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通過統籌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優化整合各類自然保護地、實施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高質量建設國家公園、全面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形成全方位系統化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格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山水相融 藍綠相映
昆侖山橫貫全境、三江水奔涌而出,青海湖煙波浩渺、祁連山林海莽莽;濕地面積居全國首位,藍綠空間占比超過70%……這是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詳細] -
青海:走進自然上一堂生態實踐課
8月15日,是加樣占得開展暑期實踐、進行生態巡護的最后一天。一大早天蒙蒙亮,他穿著父親寬大的生態管護服,繼續與父親的隊友們一道踏上了巡護的路。 [詳細] -
三江源國家公園內面積超1000平方米的湖泊達167個
8月16日,來自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消息,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三江源國家公園內面積大于1000平方米的湖泊達到167個,其中,長江源園區120個、黃河源園區36個、瀾滄江源園區11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