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從西藏支援吉滬物資 看雪域高原的綠色發展
進入3月份以來,吉林、上海等地面臨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襲擊,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向上海市、吉林省緊急支援部分抗疫生活物資,這批物資包括支援上海市100噸牦牛肉和3000噸天然飲用水;支援吉林省5000噸天然飲用水。近日,這批援助物資在拉薩市西貨站裝車,緊急運往上海市和吉林省等地。
從西藏緊急支援吉滬兩地的物資清單看,這批物資不但飽含了西藏人民的深情厚義,而且從另一個側面更可以看出西藏經濟發展的方向與成就。顯而易見,牦牛肉和天然飲用水是雪域高原上標志性的“物產名片”,是著名的純天然綠色產品。
眾所周知,西藏處于我國西南邊陲,地處青藏高原。雖然西藏的經濟發展和東部相比有較大差距,但是在中央人民政府領導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經過西藏各族人民艱苦奮斗,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全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從實際情況看,西藏的發展基礎更加扎實,發展機遇更加良好,而且后勁十足。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各族人民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西藏經濟社會和民生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近年來,西藏根據自身特點,形成了“7+N”的發展格局,即以青稞、牦牛、藏豬、藏羊、奶業、蔬菜、飼草七大產業為重點,建立起以10個高原特色生物產業基地為主的國家重要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其中,龍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分別達到162家、13475家,比2015年增長65%、1.9倍,農畜產品加工綜合轉化率達到15%。
2022年,西藏為了實現糧食生產穩面積提產能、產業發展穩基礎提效益、鄉村建設穩步伐提質量、農牧民增收穩勢頭提后勁的工作目標,將重點圍繞“穩糧、興牧、強特色”3個方面進行工作布局。其中,“興牧”就是在擴飼草、增牲畜上做好文章,首先,要聚焦西藏飼草料不足短板,建設人工飼草種植基地11萬畝;其次,健全飼草生產、收購、加工、儲運體系,延伸草產業鏈條;再次,增加牲畜總量,建設15座自治區級以上牦牛、藏羊良種場,牲畜良種覆蓋率達33%以上,在落實草畜平衡前提下,力爭2023年末牲畜存欄達1900萬頭(只、匹),打造那曲、阿里高原生態畜牧業基地。
以牦牛產業為例,“十三五”以來,西藏非常重視牦牛產業發展,結合西藏地區豐富的犏牛資源,西藏自治區畜牧總站建立了西藏牦牛經濟雜交養殖示范基地,通過多種措施推廣牦牛的經濟雜交。據資料顯示,2017年,西藏自治區畜牧總站將西藏牦牛、黃牛與安格斯牛三元雜交,成功培育出商用肉牛——雅江雪牛;2019年,“雅江雪牛”商標成功注冊;2020年,中國畜牧業協會專家組對雅江雪牛肉品質進行評價,認為雅江雪牛肉已達到中國優級雪花牛肉質量水平……
據了解,2019年、2020年,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在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和昌都等5市40個縣開展了此項工作。
在藍天下、碧水中、凈土上,西藏的發展成就引人矚目;保護生態、綠色發展,將是西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征。瘟疫無情人有情,一方有難,八方馳援,來自海拔最高的支援物資帶來的不僅僅是愛,還有團結與發展的力量。(中國西藏網 文/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詳細] -
西藏發布7個地級以上城市空間格局變化監測數據
《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間格局變化監測——西藏自治區監測區項目》今年年初驗收通過。該項目是自治區測繪局測繪院組織具體實施的7個我區地級以上城市空間格局變化檢測的項目之一,于2016年3月正式啟動,2017年3月完成...[詳細] -
西藏自治區水土保持工作掃描:勇當生態衛士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資源是生態環境良性演替的基本要素和物質環境。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但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因此,水土保持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詳細] -
兩份環境狀況公報背后的美麗西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總結和展望,自治區每年發布的環境狀況公報是提綱挈領式記載。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