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是我們的驕傲
10月的嘎嘉洛草原,近處的草場已慢慢開始變黃,遠處的山頂上是厚厚的積雪。一路翻山越嶺,我們來到了治多縣索加鄉。
在一處平坦的草場上,身穿迷彩服,戴著印有“三江源園區管護員”袖章的生態管護員一邊巡查一邊把丟在草甸上的垃圾撿拾到垃圾袋中。
“我們都是民兵,更是盡職盡責的生態管護員。”加洛才仁用獨特的方式作了一個自我介紹。
加洛才仁所在的索加鄉距離治多縣城260多公里,地處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工作環境極其艱苦,這里河流湖泊星羅棋布,冰川草甸縱橫交織,特殊的地理環境為藏羚羊、雪豹、野牦牛、藏野驢等野生動物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和遷徙通道,是名副其實的“動物王國”。
近年來,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力度的加大,當地牧民自發組織的君曲村藏野驢保護區、莫曲村野牦牛保護區、牙曲村雪豹保護區、當曲村藏羚羊保護區等7大保護區已經成為了村民心中的圣地。
索加鄉副鄉長代吉措毛說:“而今,在索加鄉草原上能看到成群結對的野牦牛、藏野驢、藏羚羊、雪豹等野生動物。”
索加鄉生態環境的變化,離不開每一位默默付出堅守在大山深處的生態管護員。
代吉措毛說:“我們索加鄉是環保衛士杰桑·索南達杰的故鄉,他是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的先驅,他的故事影響著我們每一個治多人,也讓保護生態的理念根植于每一個治多人心中。索加鄉地處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園區內,我們現在根據園區要求,施行環境保護的‘一戶一崗’制,全鄉家家戶戶都有管護員,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生態飯’。”
據了解,索加鄉地總面積5萬平方公里,下轄4個行政村,16個生產小組,共有2039名生態管護員,其中黨員就有329名。
家住牙曲村四組的香巴是黨員也是一名生態管護員,他說:“在我的帶領下,我身邊的親戚朋友們,都和我一樣投身到了生態保護的工作中。”
一塊凍肉、一壺水、一袋糌粑,背上望遠鏡騎著摩托車,開始了一天的生態管護工作。而每一次常規巡護,就要3天時間,餓了隨便對付一口,晚上借宿在老鄉家里……
香巴說:“能守護自己的家鄉,保護生態是我們的驕傲,再苦再累我們也不怕……”
說“驕傲”這兩個字時,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眼神中流露出對生態保護的執著和堅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堅持生態優先 教育大有可為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詳細] -
黃南州成功辦理 今年首例生態損害賠償案
10月29日,記者從青海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黃南藏族自治州今年成功辦理了首例生態損害賠償案件,該案實現一次性磋商成功,達成賠償金額為553209.68元。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