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盤國土資源“家底”以成果為基數守耕地保護“紅線”
圖為甘肅慶陽市環縣130萬畝地膜玉米豐收,從高空俯瞰,田地里青綠一片。 (資料圖) 李文 攝
為了守住耕地“紅線”,甘肅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自然資源廳一級巡視員鐘義29日表示,甘肅將結合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以“三調”成果為基數和底圖,按照應保盡保原則,合理確定各地耕地保有量,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確保完成國家規劃確定的耕地保護目標。
當日,甘肅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主要數據成果新聞發布會在蘭州舉行。
發布會披露,甘肅省現有耕地7814.21萬畝,較“二調”以來的10年間減少了301.14萬畝。鐘義稱,在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嚴格落實了占補平衡的情況下,耕地地類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態退耕和農業結構調整為園地。從“三調”數據看,2019年末全省耕地7814.21萬畝,比國家下達“十三五”末耕地保有量7477萬畝高出337.21萬畝,耕地數量總體穩定。
9月29日,甘肅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新聞發布會在蘭州舉行?!¢Z姣 攝
鐘義說,甘肅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多措守住耕地紅線,比如,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實行黨政同責。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作為剛性指標嚴格考核。
同時,對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生產,永久基本農田按糧田管理。嚴格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從嚴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規范完善耕地占補平衡,確保補充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三調”結果顯示,甘肅省林地11944.19萬畝,草地21460.65萬畝,較“二調”時分別增加2785.33萬畝、138.59萬畝,林草總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比例由“二調”時的47.71%上升至52.29%。
甘肅省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言勇提及,上述數據反映出甘肅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但生態格局仍需調整優化,必須堅持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甘肅敦煌檢方督促防護林斷帶補植 已補種逾13萬株樹木
中新網記者7日從甘肅省人民檢察院獲悉,敦煌市人民檢察院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期間,聯合當地自然資源局開展了林草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詳細] -
甘肅扎尕那:推窗見綠,出門見景
初秋清晨,海拔3100多米的扎尕那景區觀景臺上,來自甘肅省蘭州市的42歲游客王云平將手機放置在三腳架上,屏幕中群山聳立、云霧繚繞的美麗畫面引得幾名游客駐足稱贊。 [詳細] -
甘肅祁連山保護區定期衛星遙感監測 嚴防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發生
31日,甘肅祁連山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成效新聞發布會在蘭州召開。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維昌說,祁連山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取得明顯工作成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