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大省青海頒22項措施加強草原保護
24日,記者從青海省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該省研究制定《關于加強青海省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形成22項具體措施,加強草原保護管理,推進草原生態修復,促進草原合理利用。該措施也是近20年來由該省政府出臺的草原保護修復方面的重大政策措施。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是中國五大牧區之一,肩負著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和保障農牧民生產生活的重大歷史責任。青海草原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擁有天然草地6.32億畝,占中國草地總面積的10.72%,居中國第四。
“近年來,我省加大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力度,2020年全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4%,比2015年提高3.82個百分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海平介紹說。
據悉,《若干措施》針對草原的生產屬性,主導科學、合理利用草原,通過落實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原、發展草牧業、大力發展草種業、培育發展草產業、增加生態產品供給等,堅持走草原綠色發展道路,引導生產方式發生轉變,增加飼草料供給,降低畜牧業對天然草原的依賴程度,實現草原生態良好和牧民增收致富的雙贏。
“從根子上解決草原底數不清,監測手段落實,指標體系不健全,標準建設滯后,成果轉化緩慢等系列問題,實現數字化、標準化和體系化管理,有力支撐草原保護修復。”趙海平介紹說,通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組織領導、提升服務能力、強化草原執法、營造良好氛圍五項保障措施,全面落實草原保護修復具體措施,保障草原事業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省多措施協調省內外3700余人赴柴達木盆地采摘枸杞
青海省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處于青甘新藏四省區交匯的中心地帶。州域主體是享有“聚寶盆”美譽的柴達木盆地。[詳細] -
青海玉樹:打造“生態+”模式 將生態優勢轉為經濟優勢
“未來五年,玉樹藏族自治州將繼續堅持以生態為基礎,打好綠色品牌,構建生態畜牧、生態旅游、清潔能源等’生態+’模式,使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升經濟發展層次和核心競爭力。”[詳細] -
助推黃河流域上游生態保護 甘青寧借中阿科技平臺聯合開展地質工作
8月20日,在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舉辦期間,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與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局聯合舉辦了地質科技創新暨第三屆中阿地學合作推進交流會。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