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官員:經濟發展呈良好態勢 生態宜居環境持續向好
圖為阿里地委副書記、行署常務副專員張小平發布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貢桑拉姆 攝
8月4日下午,西藏阿里地區在拉薩召開新聞發布會,由阿里地委副書記、行署常務副專員張小平介紹了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張小平表示,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阿里地區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用好各項特殊優惠政策,著力補給經濟社會發短板,經濟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
據當日發布數據,2020年當地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8.6億元(人民幣,下同),是1965年的873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億元,是1965年的2276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45億元,是1965年的1105倍。此外,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92元,是1965年的154倍。
張小平稱,阿里地區民眾出行難、住房難、吃菜難、取暖難、供養難等問題得到基本解決。義務教育“5個100%”目標全面實現、“1+7”等級醫院創建扎實推進,各險種參保總人數22.5萬人次,民生安全網不斷夯實。
圖為西藏阿里地區在拉薩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貢桑拉姆 攝
據介紹,阿里地區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式投運,阿里昆莎機場改擴建穩步推進,新建普蘭機場順利開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豐縣至阿里地區改則縣的邊防公路進展順利,國道317線和國道216線全線貫通,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13萬公里,縣鄉村公路通暢率分別達到100%、95%和85%。行政村通信、通郵率均達到100%,獅泉河鎮實現5G網絡全覆蓋。
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稱為“天上阿里”。當地自然環境惡劣、地理位置偏遠等因素,對脫貧攻堅工作帶來諸多挑戰。但盡管如此,截至2019年底,阿里地區累計減貧6124戶23293人,7個貧困縣順利摘帽,13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28.7%下降到0,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連續5年在西藏全區考核中位居前列。
另據了解,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阿里地區通過防沙治沙、植樹造林,使風沙得到遏制;通過實施污染防治等工程,使當地空氣優良天數達到99%以上,生態環境持續得到優化。
2020年,阿里地區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地區稱號,噶爾縣列入全國河湖長制工作督查激勵縣。
“如今的阿里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常新,生態宜居的環境持續向好。”張小平如是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陜西林業實現抗沙臭柏常綠樹種“落地生根”阿里
記者4日從陜西省林科院獲悉,歷經多年的攻堅克難,該院所承擔的“西藏阿里地區臭柏引種栽培試驗與示范”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詳細] -
一步一景一風情 羅布林卡美如畫
近期,拉薩市區頻降的雨水讓整座城市多了幾分清爽與涼意。[詳細] -
時隔97年折萼杜鵑再次現世 新發現種群不足50株
此次考察,我們在墨脫縣背崩鄉拉格發現了折萼杜鵑的新分布點,這是時隔97年后折萼杜鵑的再次現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