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海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7.2%
2020年青海省環境空氣質量穩中有升,群眾享有的藍天碧水比上一年更多了。數據顯示,2020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7.2%,同比上升1.1%,其中主要城市西寧、海東優良天數比例分別為92.1%、95%。長江、黃河、瀾滄江,以及湟水流域水質持續改善。
2020年,青海省落實中央專項資金11億元,實施長江源區、黃河干流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完成湟水河入河排污口清查、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等重點項目,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穩定并向好,19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100%,同比增加5.3%,劣Ⅴ類斷面為0。其中,長江、瀾滄江出境水質穩定在Ⅰ類,黃河干流水質穩定在Ⅱ類,西北諸河的黑河、柴達木、青海湖等流域水質保持優良,黑河出境水質穩定在Ⅱ類,青海湖各入湖河流和柴達木諸河水質均保持在Ⅲ類及以上水質標準。青海湖、龍羊峽、李家峽等重點湖庫水質穩定在Ⅲ類及以上水質標準。湟水流域水質持續改善,出省斷面Ⅳ類水質達標率為100%,Ⅲ類水質占比超50%。全省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優良。
今年中辦國辦通報2019年度全國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結果,青海省為“優秀”(列全國第14位)。2020年,青海省以兩市六州政府所在地城鎮為重點,狠抓顆粒物和氮氧化物控制,深化重點區域城市揚塵污染防治,加強移動源污染監控,推進煤煙型污染治理,強化工業全面達標排放監管,共淘汰老舊車5000余輛、燃煤小鍋爐333蒸噸,整治“散亂污”企業700余家,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上升。同時,新安排實施537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和26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全省累計整治村莊和游牧民定居點4515個、實現省域全覆蓋。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初步確定主要目標為國控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1%以上,湟水河出省境斷面達到優良水質,長江、黃河干流、瀾滄江水質優良率達到100%,青海湖、龍羊峽等重點湖庫水質繼續保持優良穩定;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8%以上,主要城市達到85%以上;減排降碳控制在國家規定目標以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疣鼻天鵝首次現身青海貴德濕地公園
28日,記者從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獲悉,該協會鳥類觀測人員近日在位于黃河上游的貴德黃河清國家濕地公園發現一只疣鼻天鵝,此次也是在青海境內首次拍攝到疣鼻天鵝影像資料。[詳細] -
青海省開展漁業資源和漁業生態保護執法檢查
1月21日至1月29日,由青海省農業行政執法監督局及相關市、州、縣漁政執法人員組成的三支隊伍在青海湖區域、長江青海段區域、青海湖小水橋、茶卡區域對重點村社等進行入村入戶執法檢查。[詳細] -
努力譜寫美麗中國建設青海生態環境保護新篇章
“十三五”時期,青海省生態環境系統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青海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首次記錄到長耳鸮越冬群體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冬季林區和草原鳥類專項調查結果出爐,調查團隊在該區域內首次記錄到長耳鸮越冬群體和灰伯勞冬季活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