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實現區域河湖管理信息化全覆蓋
近年來,海東市水利部門把全面推進“河湖長制”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創新管理舉措,緊緊依靠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提升河湖智慧化管理水平,實現了區域河湖管理信息化全覆蓋。
海東市先后投入資金943萬元,依托“河湖大數據信息平臺”建設,積極引入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無人機巡航等先進技術和理念,將治水工作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全面推行河湖長制APP管理系統,完善了黃河、湟水河、大通河三條干流和137條支流的基礎數據,建成了河湖長制指揮作戰圖、河湖巡查統計分析、投訴舉報和考核評價為主體的信息管理系統。完善了全市1758名四級河長、469名湖長的基礎數據資料,對每一條河流制訂“一河(湖)一策”整治措施,并上傳至河湖長制APP實現電子化存檔,及時更新河湖基礎信息數據庫,河長履職實現了巡河軌跡實時化、巡河記錄可追溯、巡河日志電子化。同時,在黃河、湟水河、大通河干流縣界重要節點位置布設了10個縣界斷面巡查監控點和1座重點水源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古鄯水庫)全方位可視監控點,初步建立了全市河湖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信息化管人、智能化管河的長效管理機制。
為提升技術手段,實現執法監督精細化,海東市投資112.3萬元,采購7臺小型無人機和執法記錄儀、攝像機等先進執法設備,在全省水利系統率先建立了無人機工作站,培訓8名干部職工獲得了無人機駕駛資格證書。及時更新河道高清影像地圖,導入信息化平臺系統中,對河湖岸線情況、違法占地、非法排口、治理效果等實現“精準”導向和記錄,并為優化河道管理范圍,確立水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同時,海東市河長辦公室針對通行不便河道,問題集中區域,采用便攜式無人機,實現“高清”巡查和記錄,提高河道巡管護效率。
全市水利部門將河湖信息管理技術與開展河湖“清四亂”排查整治行動緊密結合,應用無人機對河湖范圍內“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違法現象實現“精準”排查記錄。近年來,集中整治河道非法采砂、水庫垃圾圍壩、入河湖排污口、河湖固體廢棄物等“四亂”問題383項,已完成整改382項,整改率達99%。重點整治了黃河流域平安區湟水河康硒中橋項目、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城區黃河波浪灘觀景平臺等涉河違建項目;化隆回族自治縣德恒隆哇加灘村涉河碼頭、甘都鎮東五村棄渣侵占河道等問題。累計拆除河湖范圍內違章建筑物391萬平方米,移除船只6艘,清理廢棄砂石料96439.3立方米,清理垃圾2052.4噸,拓寬行洪通道12855米,查處非法采砂點13處。辦結行政處罰案件20件,行政處罰20人,推動河湖治理取得實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海東市六縣區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率94.9%
12月16日上午,海東市向社會公布今年前11個月,海東市環境質量總體情況、空氣、地表水、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聲環境質量狀況,六縣區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達302天,優良率94.9%。[詳細] -
西寧海東海北攜手保護母親河
湟水河是青海人民的“母親河”,西寧市與海東市、海北州以湟水為紐帶互相交融,是湟水河管理保護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為進一步強化湟水流域管理與保護。[詳細] -
青海海東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近年來,海東市把湟水河流域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實踐,積極構建“人水合一,人水和諧”的水生態環境,著力打造青藏高原山水田園生態綠色城市。[詳細] -
青海海東市完成國土綠化面積92萬畝
今年,海東市林業和草原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植樹造林綠化國土的具體實踐,深入推進“綠屏障、綠河谷、綠城區”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