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為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指數,山南市農業農村局積極響應鄉村振興工作要求,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提升工程,使全市城鎮基礎設施和群眾的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和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村莊清潔行動方面。充分發揮農牧區基層黨組織和村規民約作用,結合干部駐村工作和“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引導農牧民群眾樹立“自建、自用、自管”思想意識。積極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截至6月底,共清理生活垃圾1.08萬噸、發動農牧民群眾投工投勞數量26.32萬人次、開展進村入戶宣傳教育2.06萬場次36.54萬人次、財政專項用于村莊清潔行動資金177.62萬元、社會力量投入村莊清潔行動資金11.33萬元。
農村戶用廁所改造方面。近年來,山南市農業農村局對全市三年內有搬遷計劃的農戶以及空掛戶、舉家外出長期居住且已納入改廁計劃的非本地農村戶籍數開展摸底排查工作。為加快補齊全市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切實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數,科學選擇改廁模式。2020年,山南市戶廁改造任務35096戶,完成年度戶廁改造12343戶,完成率35%,當月完成改造3689戶。
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方面。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各縣(區)高度重視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工作,積極探索工作方式方法,推進治理工作。據統計,建立垃圾兌換超市5個、配置運轉車輛288輛、納入城鎮污水管網的村莊33個、建有集中式分散式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村莊16個。乃東區實現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全覆蓋,貢嘎、加查等縣的主要鄉鎮周邊村莊垃圾處理進一步規范。全市18個鄉鎮建設了垃圾填埋場,23個鄉鎮建設了垃圾轉運站,6個鄉鎮垃圾轉運站、填埋場建設項目穩步推進。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管護機制方面。截至6月底,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內容納入村規民約的村莊550個;建立村莊保潔機制,有固定保潔人員的村莊515個,全市各縣(區)村莊保潔員3310名;有專業化、市場化建設和運行管護機制的村莊162個。
村莊規劃、村容村貌提升和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截至6月底,全市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的村莊57個、編制村莊基礎設施或產業建設等專項規劃的村莊135個、農牧民生活與生產基本實現人畜分離的村莊331個、村內主要道路硬化的村莊516個、村內主要道路實施綠化的村莊226個、村內主干道和公共場所照明設施齊全的村莊447個、公共場所建有公共廁所的村莊373個、完成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8個、建有秸稈綜合利用實施的村莊20個。
以環境整治為抓手,打造美麗宜居鄉村。按照“突出藏南特色、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的要求,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成錯那縣麻瑪村、勒村,隆子縣斗玉村、玉麥村,瓊結縣強吉村5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建設。建成自治區級7個生態縣(區)、生態鄉鎮73個、生態村518個。2020年按照“整體打造、局部改造、適度提升”3個層次,選擇了10個村(居)實施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解讀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新時代西藏工作中如何落實“生態保護第一”?
解讀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新時代西藏工作中如何落實“生態保護第一”?[詳細] -
西藏阿里獅泉河鎮的“綠色圖畫”
樹雖難種,但種樹的收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獅泉河鎮的綠色圖畫,不僅由一棵棵樹構成,也由各式各樣的蔬菜描摹。[詳細] -
五年來 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成效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目標任務、方針政策和戰略舉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