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土壤侵蝕以凍融為主 2019年侵蝕總面積略減
最新遙感監測報告指,2019年,三江源區域土壤侵蝕類型以凍融侵蝕為主,工程侵蝕微乎其微,但三江源區域土壤侵蝕總面積較前一年減少了21.46平方千米。
圖為青海三江源區域。(資料圖)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 供圖
據悉,青海省水土保持中心日前組織召開了《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2019年度生態監測項目土壤侵蝕遙感監測報告》評審會。
上述土壤侵蝕遙感監測利用衛星數據作為基礎調查數據,結合地面核查,對三江源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2019年度土壤侵蝕類型、強度、面積及分布進行了目視解譯,獲得了該區域凍融、風力、水力和工程侵蝕專題數據,制作了1:5萬分縣土壤侵蝕系列專題圖。
該項土壤侵蝕遙感監測結果顯示,2019年,三江源區域土壤侵蝕類型總面積為130605.60平方千米。其中水力侵蝕、風力侵蝕、凍融侵蝕及工程侵蝕面積分別為31630.79平方千米、16031.22平方千米、82921.86平方千米、21.74平方千米;分別占土壤侵蝕總面積的24.22%、12.27%、63.49%、0.02%。
與2018年相比,2019年土壤侵蝕總面積減少了21.46平方千米,其中水力侵蝕面積增加了0.50平方千米,風力侵蝕面積減少了0.65平方千米,凍融侵蝕面積增加了4.03平方千米,工程侵蝕面積減少了25.35平方千米。
青海省水土保持中心負責人表示,通過土壤侵蝕遙感監測結果與地面監測結果相結合印證,為宏觀評價2019年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水土流失變化情況和三江源二期工程成效提供了數據支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生態持續變好 青海湖鳥島變為“孤島”
為減少旅游活動對于青海湖生態環境的影響、保護青海湖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2017年8月29日起,青海湖鳥島景區閉門謝客,并停止一切旅游經營活動。[詳細] -
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啟動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 用法治力量守護高原凈土
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托,青海省人大常委會近日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全體會議。[詳細] -
青海黃河河湖長令:發起“守護母親河 推進大治理”專項行動
中新網記者3日從青海省水利廳獲悉,作為黃河發源地,青海省已發布2020年第2號黃河河湖長令,決定開展為期一年的“守護母親河 推進大治理”專項行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