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祁連生態保護顯成效野生動物頻“上鏡”
6月16日,記者從青海海北州祁連縣委宣傳部了解到,隨著祁連山生態環境治理和水源涵養地生態綜合保護項目工程的設立和全面實施,林草生態植被覆蓋率持續提升,祁連縣境內的雪豹、藏原羚、白唇鹿等珍貴動物種群數量持續增加,并頻頻“上鏡”為世人所見。
近年來,青海祁連縣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續鞏固提升整治成果,堅持不懈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全面落實國家生態獎補政策,加強綜合監管能力建設,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建立常態化的生態環境保護巡查監督機制,強化對冰川雪山、森林草原、礦山土地、河流岸線等自然資源的保護力度,牢筑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5月,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聯合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對祁連縣黑河源區域的專項調查記錄數據顯示,在該區域內記錄到最大種群黑頸鶴比2019年秋季調查時多9只,記錄捕捉其它遷徙水鳥45種,隸屬7目16科,數量1484只,較2019年秋季增加種類28種、數量增加一倍多。
央視新聞網、新華社客戶端、中新網、新華網、鳳凰網及省垣主流媒體刊登和發布推送的祁連山野生動物復歸巡山為主題的新聞圖片更是吸睛無數。祁連山3只小雪豹同框出鏡、“祁連巖羊頻臨高山牧場”等新聞,先后在央視“午間播報”、中新網、新華網、鳳凰網等媒體刊登。
“野生動物又‘回來了’,說明我們的保護起了作用,也說明生態條件在整體改善、生態涵養功能在持續恢復。”祁連縣自然資源局局長阿衛林說。
如今,在祁連湟嘉公路沿線的野牛溝、央隆鄉等地,隨處可見黃羊、狐貍、藏羚羊、藍馬雞、巖羊等野生動物在草原溝壑地帶覓食嬉戲。隨著祁連縣萬畝造林面積的逐年擴大和縱橫延伸,牛心山周邊叢林地帶的黃羊、藍馬雞等野生動物更是走出森林地帶,頻頻光顧村社人家,“天境祁連”已然成為青海湖環湖地區棲息陸地鳥類和珍禽的“天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數量再創新高
記者22日從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2020年該保護區第三次鳥類調查共記錄鳥類33種7700余只,隸屬9目16科,自然保護區鳥類數量再創新高。 [詳細] -
青海格爾木警方成功救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西藏棕熊、鵝喉羚
西藏棕熊屬中國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主要棲息在山區的森林帶,海拔高度為3500-5000米,在可可西里分布較廣,昆侖山脈和帕米爾高原分布數量也多。[詳細] -
西藏昌都發展林業經濟守護綠水青山帶動群眾致富
今年以來,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林業和草原局緊緊圍繞“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的目標任務,逐步安排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低收入人口為生態崗位。[詳細]